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博士后
2015-05-05 19:36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院博士后:
上海中医药大学创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实行学校与研究院合署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一、博士后人员的招收条件
1、已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四十岁以下人员,均可到我校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本校毕业博士研究生不得申请进本校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工作期限和待遇
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一般为两年,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或到另一个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其中优秀者可作为人才引进留校工作。在站期间的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招收目录
序号 | 合作导师 | 招生数 | 一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1 | 齐聪 | 1 | 中医学 | 中西医结合不孕 |
2 | 施杞 | 1 | 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3 | 许玲 | 1 |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
4 | 季光 | 1 | 代谢性炎症与中医药防治 | |
5 | 陈以平 | 1 | 中医肾病治疗方药临床筛选及药效药理与作用机制研究 | |
6 | 陈建杰 | 1 | 1中医肝病方向;2中医传染病方向 | |
7 | 蒋健 | 1 | 1 中医脾胃病临床;2 实验及评价研究 | |
8 | 胡义扬 | 2 | 1 慢性肝病证候生物学基础;2 肝病防治有效组分复方的研究 | |
9 | 刘胜 | 1 | 中医药防治乳腺疾病的研究 | |
10 | 禇立希 | 1 | 1 不同应力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2 关节置换后运动控制能力的生物力学机制 | |
11 | 杨永清 | 1 | 针灸防治哮喘临床与基础研究 | |
12 | 吴焕淦 | 1 | 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 | |
13 | 东贵荣 | 1 | 1急性中风病透穴针刺与手法;2经穴-脑髓-脏腑相关与针刺效应特性规律 | |
14 | 虞坚尔 | 1 | 中医防治小儿肺系疾病 | |
15 | 胡国华 | 1 | 朱氏妇科学术经验传承研究 | |
16 | 张婷婷 | 1 |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 | |
17 | 董耀荣 | 1 | 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的防治 | |
18 | 周永明 | 1 | 中医药治疗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
19 | 刘平 | 1 | 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
20 | 严世芸 | 2 | 1 中医药文化;2 中医学术史 | |
21 | 段逸山 | 1 | 1中医典籍流变史;2近代中医学术期刊研究 | |
22 | 王庆其 | 1 | 《黄帝内经》学术发展史研究 | |
23 | 朱邦贤 | 2 | 1 中医各家学说;2 中医方证研究 | |
24 | 王忆勤 | 2 | 1 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 ;2 中医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 | |
25 | 许家佗 | 1 | 中医诊断技术信息化 | |
26 | 王拥军 | 3 | 1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机制研究;2 骨与关节代谢性疾病的机制研究 | |
27 | 沈雪勇 | 1 | 穴位功能特性与针灸效应机制 | |
28 | 杨华元 | 1 | 针灸诊疗技术与应用 | |
29 | 金国琴 | 1 | 中西医结合 | 中药延缓衰老与防治老年病的基础研究 |
30 | 张悦 | 1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 |
31 | 苏式兵 | 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
32 | 赵明 | 1 | 中西医结合基础,肿瘤治疗研究 | |
33 | 吕爱平 | 2 | 1中医临床疗效机制评价;2中药治疗骨关节疾病机制研究 | |
34 | 方邦江 | 1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 |
35 | 徐列明 | 1 | 中西医结合肝病 | |
36 | 刘成海 | 1 | 中西医结合肝病应用基础 | |
37 | 周里钢 | 2 | 糖尿病和肥胖症 | |
38 | 张静喆 | 1 | 中医药防治肝胆胰疾病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 | |
39 | 陈永强 | 1 | 退行性骨与关节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 |
40 | 张腾 | 1 |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 |
41 | 凌昌全 | 1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 | |
42 | 程晓东 | 1 | 中医药治疗肿瘤和神经自身免疫病的机制 | |
43 | 周华 | 1 |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临床基础 | |
44 | 俞超芹 | 1 |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基础研究 | |
45 | 徐宏喜 | 3 | 中药学 | 1 抗病毒、抗肿瘤中药研究;2 传统中药及复方研究;3 中药活性成分及药效评价研究 |
46 | 冯年平 | 1 | 1 中药新型给药系统;2 中药纳米技术 | |
47 | 黄诚 | 1 | 抗肿瘤或治疗代谢疾病中药筛选与机制 | |
48 | 王峥涛 | 2 | 1 中药有效成分快速辨识及制备的新技术和新方法;2 中药防治代谢综合症的作用机理研究 | |
49 | 王长虹 | 1 | 中药代谢与体内过程研究 | |
50 | 许锦文 | 1 | 心血管分子药理学与长寿医药学 | |
51 | 冯怡 | 1 | 中药制剂关键技术及新药研发 | |
52 | 贾伟 | 1 | 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 |
53 | 黄爽 | 1 | 中药学与癌症发病机理和转移机制 |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1200号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邮政编码: 201203
联 系 人: 范振宇、邹菁
E-mail:shutcmfzy@126.com
电 话:021-51322529或51322180
传 真:021-51322676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