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南京中医药大学郎永淳

2015-05-15 15:51 来源:医学教育网

南京中医药大学郎永淳:

他绝对是一个另类,即使是在7年之后,屏幕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主持人,他仍能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1995年,当他戴着眼镜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创新闻直播节目《新闻30分》之后,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别无选择地陷入了来自观众和社会的强烈冲击。赞扬他为屏幕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者有,批评他惨不忍睹者有,包括他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很多老师们也在怀疑“他怎么能行呢?”。

7年过去了,已经没有人再发出“他怎么能行呢”的疑问,他还在屏幕上,随着他所在的《新闻30分》一同成长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名主持人大学所学的专业竟是针灸,在走上中央电视台屏幕之前,他只上过半年多的电视专业课。在人生的道路上,郎永淳还有很多故事,包括他最后5分钟改变命运的传奇。

6月13日,在《新闻30分》栏目办公室,郎永淳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亲切自然犹如邻家男孩,让人感受到了他在电视屏幕之外的特别魅力。

最后5分钟,他打开了命运之门

郎永淳一直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幸运,然而机遇却是永远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1989年,郎永淳考入南京中医学院,在那里学了5年的中医针灸,当时他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走进中央电视的直播间,尽管他非常喜欢播音。大学毕业那年,恰好北京广播学院“全国第一届主持人”第二学位班招生, 郎永淳一考即中。才上了一个多学期的课,一个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1995年3月,中央电视台进行新闻节目的改革,准备推出午间新闻直播栏目《新闻30分》,时任制片人许强带着人马扎进北京广播学院,逐个宿舍地探访,寻找节目主持人。那天上午,郎永淳偏偏不在学校,等他得知消息赶到试镜现场时,栏目组的人正在收拾机器准备撤退。郎永淳恳求他们能不能让他试一下。栏目组的人给了他一摞新闻稿,让他准备两三分钟,播报出来。

回忆起当年紧张的那一幕,郎永淳十分平静和坦然,“我那时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学了不到半年的电视主持,连在镜头前如何表现都不知道。但那时我的心态特别好,眼前的摄像机和人群都视而不见,心里只想着怎么把那一摞新闻稿按我自己的理解播出来。”

也许正是这种坦然、从容甚至不“专业”的播报风格使郎永淳脱颖而出,试镜后一周,《新闻30分》栏目打来电话,“你可以来了”。

就这样,郎永淳作为惟一被录取的男主持人入主《新闻30分》。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刚开始上节目,郎永淳就闹了一个笑话。摄像、导播等在工作上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例如“下一条――小张――出来”,意思就是该小张出图像了。因为播音员有两个,一男一女,喊到谁“出来”,其实就是把摄像机镜头对准谁,谁就会出现在电视画面上。这样喊是让播音员做好镜头切换的心理准备。可郎永淳根本不懂这些电视术语,当他一听人喊“下一条――小郎――出来”时,竟毫不犹豫地站起身走了出来,大家都愣住了,继而哄堂大笑。

“他怎么能行呢?”在开播最初的日子里,郎永淳成了“暴风眼”

郎永淳坦言,在《新闻30分》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他人生最紧张忙碌和压力最大的阶段。

当《新闻30分》正式开播,郎永淳戴着眼镜出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时,他不仅成了中央电视台的“另类”,也成了众说纷纭的“暴风眼”。首先,形象方面,戴着眼镜播新闻的播音员在中央电视台里还从没出现过;其次,他的嗓音也明显与众不同;再有,他播新闻的时候似乎缺乏专业训练,掺进了太多个人特色,总之,一句话,他与传统播音员的标准相差太大。

很长一段时间,郎永淳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强烈反应,一方面是观众,一方面是专家。开播最初的那段日子,郎永淳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大量的观众来信,信中有褒有贬,包括批评他戴着眼镜。专家们则集中在他就读的北京广播学院,一派认为他根本就不适合做一个新闻播音员,“他怎么能行呢?”反对态度彻底而坚定;另一派则完全接受他的播音风格,并且认为他的出现是对北广教育制度的一个冲击,“我们需要反思。”是不是所有从这里走出去的播音员都要一种模式、一类面孔、一个声音,这种“流水线”式的教学体制是否抑制、埋没了个性?……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郎永淳处于一种不太自信的状态,但他不断告诉自己:有这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把握住。实际上,郎永淳的优势很多,他的镜头感非常好,自然本色,从容不迫,他相信观众们在看惯了同一种风格之后,将会慢慢喜欢上他的“另类”。这“另类”并不是着意的,它是让新闻的每一个条都经过播音员的理解和凸显之后融进了播音员的气质,这个出发点一定会赢得好的效果,对此,郎永淳深信不疑。同时,《新闻30分》本身就是一个改革性的午间新闻栏目,它一开始就要以一个崭新的面目面对观众,而他显然也是这新面目的一部分。他的另类形象、声音、播音风格将与《新闻30分》一起被人们所接受。

7年过去了,几乎已经没有人再说郎永淳“另类”了,更没有人怀疑他“怎么能行”。但对过去那段岁月,郎永淳有着万千的感慨。他告诉记者,前一阵他妻子接受采访时,他才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1995年3月《新闻30分》刚刚开播之后,郎永淳的妻子也是他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同学在食堂吃饭时,听到许多学生边吃边议论说“你看双学位班的郎永淳那么差,还上中央电视台当主持!”他们言辞间的不屑和讽刺深深伤害了郎永淳的妻子。此后,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食堂里再难见她的身影,原来她跑到附近商场去看郎永淳主播的《新闻30分》。当时,学校里没有电视机,她每到中午早早来到商场,一到12点,她就求售货员把电视频道播到中央一套,从头到尾把《新闻30分》看完,然后等下午或者晚上郎永淳回广院上课时,再把他在这天节目中表现好的地方和差的地方一一指出来。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