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中药学的前景

2015-01-27 14:07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药学的前景

中药学作为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发展于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于吸收各民族传统医学的精髓,是地地道道的“国粹”。自上而下以来,中医药都是一体的行医者皆通晓药理、药性和制法,如华砣制“麻沸散”,精研药物者多为名医,如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中药学知识亦为师徒相授,至民国初期仍如此。

随着近代西方教育模式在中国的普及,中药学教育也逐渐从民间走进课堂。1910年以后,各地陆续开设了中医药学校或讲习所,但都以讲授中医课程为主,至1935年,有史可考的第一所中药专门学校——北平中药讲习所北平市药业公会的倡议下成立,首批招生七十人,学制两年。其后如新中国医学院,北平国医学院亦先后开设了中药学专业,同时将张山雷编著的《本草正义》,秦伯示编著的《药物学》等作为教材。由于国民党政府对中医药的压制摧残,中药学专业教育发展缓慢,1949年统计,全国高等学校中设置中药学专业的仅10所,中药学专科学校一所,在校本专科生计933人。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我国的中药学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五十年代初,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中医药讲习所。从1953年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地先开办了中药学校或设立中等卫校的中药专业。1958年,卫生部发出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增设中医药课程的通知,同年,江南中医学院首创了中药专业,1959至1960年,成都、北京、南京、湖南、云南中医学院相继增设了中药专业。据1965年统计,中药系在校本专科生人数达1000余人。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