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 兴起
2015-02-27 14:10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中药学兴起:
第一秦汉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它分总论和各论,各论收载了365味药,按照毒性的大小或者按照补虚和祛邪,把它分为上、中、下三品,也就是分为三编,整个书收载了365种药。
第二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的代表性的著作,是《本草经集注》,作者是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的基本内容,它收载的药物就再来一个周天之数,就是365味乘2就是730,这个很好记,两个周天之数。在序例部分,他把《神农本草经》的序例13条详细的加以注释,丰富了很多。而且增加了很多制药、炮制、配方、药材识别方面的一些内容,所以使序例的内容就更加的翔实更加的丰富。
第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本草专著,就是《新修本草》,这个《新修本草》的成书的时间呢是在这个唐代的显庆四年,就是公元659年,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呢,在古代的文献上有不同的提法,因为这本书的参加有二十三个人。
它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增加了114味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草经集注》是730,那么730和114简单的相加呢,就是844.所以很多地方呢,我们就见到了《新修本草》的载药数是844,由于有一些药物的分条,应该851种,近年来尚志钧先生在辑复《新修本草》的时候呢,他统计的是853,所以这些都应该是正确的。
第四,宋金元时期,在宋代,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还不是官修的本草,而是一个私人的著述,个人编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就叫《证类本草》,我们一般讲的这个《证类本草》,它的作者是唐慎微。
这个本草收载的药的数量,在不同的文献上呢,说法也不一样,有的说1558种,有的说1774种,有的说1748种,这个是它的版本不同,因为《证类本草》成书以后,他个人没有能力出版,要雕刻大量的木版来印刷,他没有这个经济实力,所以后来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版本的药的数量不一样,比较早的《大观本草》,大观年间出的《证类本草》,1558种,可能这个比较接近于作者最初成书的数量,后来的1700多种呢,是有所增加,但是都可以。
第五个明朝时期,就是在明代。那么明代呢,本草学很多,可能有两三百种,当然最有价值的呢,那就是《本草纲目》。
它载的药有1892种,1892种,它分了60类,主要是按照自然属性的分类,当然这个自然属性的分类呢,就比陶弘景的分类呢,就先进了很多。所以这个《本草纲目》,不管从它的规模,它的体例,都把整个本草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第六个就是清朝民国时期,整个清代这个两百多年,近三百的时间呢,严格讲没有出过一部真正的大部头的综合性的本草,这个是有原因的,这里不讲。
在民国时期呢一个是中药的现代研究开始起步,《中国药学大词典》,就是陈存仁先生主编的,1935年出版,内容非常丰富,
最后是现代,中药学方面,尤其中药专著就太多了,几千种。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的呢,这里推荐《药典》,《中华本草》等。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