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

2017基因编辑学术研讨会

2016-12-19 09:52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2017年3月24-25日,中国国内的一批基因编辑一线科研工作者将在上海召开基因编辑学术研讨会,内容涉及:基因编辑技术中新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包括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基因编辑在各种模式动物中的应用、植物的CRISPR/Cas9基因组工程技术、基因编辑在干细胞维持与分化中的应用、用基因编辑构建疾病模型、如何提高基因编辑特异性和有效性、用CRISPR解析非编码RNA功能、高通量基因组编辑与临床应用前景、解开NgAgo之谜等问题。
  
会议将展示基因编辑技术的国际前沿及国内前沿,期待不同研究组在会后可以有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大家都希望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加速国内基因编辑领域的发展。
  
我们真挚的邀请您来到上海,和大家一起分享您的经验和心得!
  
提示:会场可容纳人数有限,立即报名,优先预订名额吧。
  
嘉宾摘要抢先看:
  
仇子龙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
会议报告摘要: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模型
自闭症是一种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神经生物学机理未明。我们主要从事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包括对自闭症相关蛋白MeCP2调控基因表达及神经发育的分子细胞机理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构建了基因工程的自闭症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自闭症的神经机理与转化研究提供重要动物模型与研究平台。结合在体基因编辑的方法,我们积极探索是否可以在小鼠与灵长类大脑中通过基因编辑的方法来对自闭症相关基因进行敲除而进一步建立自闭症的大动物模型。这些工作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探索神经机理与临床干预手段,期待为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与实现有效临床治疗与干预打下坚实基础。
  
陈其军
中国农业大学
会议报告摘要:高通量和高特异性植物基因组编辑和碱基编辑工具箱
介绍我们实验室开发的植物基因组编辑和碱基编辑工具箱,介绍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特异性及规模化应用问题),并结合我们近期取得的研究结果讨论解决方案。
  
范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会议报告摘要:基因编辑在人类胚胎水平遗传病治疗的应用
目前已经发现的单基因遗传疾病有7000 多种,其中已经明确致病基因的有4000 多种。虽然单基因遗传病的单个病种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其种类繁多,所以在出生活婴中的总体发病率和人群中的总体患病率并不低,并且大部分单基因病具有致死性、致残性或致畸性,大部分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耳聋是发病率最高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之一。遗传性耳聋的发病率约为0.5‰-1.5‰ 。聋人群体中同证婚配即“聋-聋”婚配最为常见。虽然耳聋出生干预措施可预防不同基因型耳聋夫妇后代患病,但对于我国为数众多的同基因型夫妇(约占22%)而言,其后代耳聋风险仍为100%。如何治愈并防止耳聋基因遗传给后代,实现这部分夫妇孕育健康后代的梦想,这需要在胚胎细胞水平进行基因治疗。
2015 年4 月,中山大学黄军就博士报道利用IVF 废弃的3PN 胚胎研究CRISPR/Cas9在人类早期胚胎中对地中海贫血突变位点的基因编辑,研究结果显示CRISPR/Cas9系统可以在3PN胚胎中编辑突变位点,但存在脱靶效应、胚胎嵌合性和同源重组效率低等问题。我们研究组从2014 年4 月至9 月,从87 名志愿者那里收集了213 枚3PN 胚胎。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这些3PN胚胎中的CCR5基因进行编辑,在26 个编辑胚胎中有4 个被成功编辑。我们的研究结果从概念上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对于HIV免疫的可能性,同时也显示了编辑胚胎存在嵌合性,精确编辑效率低等问题,但我们没有发现脱靶现象。以上研究结果证明了CRISPR/Cas9技术在早期人类胚胎的精准基因编辑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未来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
由于现阶段CRISPR/Cas9技术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们应该遵守2015年12月华盛顿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达成的共识和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对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指南研究指南建议,所有涉及对人类胚胎进行人为操纵的研究,都应接受特殊的“胚胎研究监督”程序,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不超过14天的惯例。在实验室中对人类精子、卵子或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现阶段不应将其应用于临床。
  
高绍荣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会议报告摘要:Generation of animal models for studying human reproduction failure
The zona pellucida (ZP)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preventing polyspermy fertilization and preimplantation embryo development in mammal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dentified a cumulative effect of an inherited trait, where a very thin or completely absent zona pellucida led to infertility. We identified two novel heterozygous mutations in ZP2 and ZP3 that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ZP deformity. To further validate this finding, mutant mice were produced using the CRISPR-Cas9 gene editing approach. Oocytescollected from the female mice with either of the single heterozygous mutations showed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normal thickness of the zona pellucida of a wide-type oocyte, while oocytes with both of the heterozygous mutations showed a much thinner or even absent ZP that could not avoid polyspermy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Therefore, our mouse model can precisely recapitulate the infertility phenotype observed in the human patient.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fluorescence labeled mutant ZP2 or ZP3 proteins in oocytes confirmed that the precursor protein produced from either the mutated ZP2 or ZP3 could not anchor to the oocyte membrane, which ultimately causes the very thin zona pellucida or completely absence of ZP.
  
李劲松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会议报告摘要:生殖干细胞介导的基因编辑
哺乳动物生殖干细胞和CRISPR-Cas9技术的建立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已有的生殖干细胞有两类,一是能代替精子使用的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二是精原干细胞。CRISPR-Cas9技术由于其简单高效的特点很快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2年,我们建立了只携带精子来源遗传物质的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并证明这一细胞能代替精子在注入卵母细胞后能支持胚胎发育产生健康的半克隆小鼠,即半克隆技术。然而,单倍体细胞的“受精”能力随着细胞的传代逐渐丢失,特别是经过基因编辑后,这些细胞再注入卵子中很难获得健康半克隆小鼠。
最近,我们通过将调控雄性印记基因H19和Gtl2表达的H19-DMR和IG-DMR敲除后获得了能稳定产生半克隆小鼠的“人造精子”。与CRISPR-Cas9技术结合,“人造精子”介导的半克隆技术可以实现:(1)一步获得携带多基因突变的杂合小鼠模型,用于模拟人类多基因介导的复杂疾病;(2)一步获得多基因同时敲入的小鼠模型;(3)一步获得针对不同基因的突变小鼠,实现小鼠个体水平的遗传筛选,便于从大量候选基因中快速筛选出重要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精原干细胞已经在小鼠等物种中建系,并能在体外长期稳定传代并具有产生配子的能力。与CRISPR-Cas9技术结合,精原干细胞可以用于:(1)治疗雄性遗传疾病,使得后代完全不携带遗传缺陷;(2)开展减数分裂与精子发生的研究。综上,生殖干细胞与CRISPR-Cas9技术的结合将极大促进生命科学的研究。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
会议报告摘要:CRISPR基因组DNA片段编辑
源于细菌和古菌的Ⅱ型成簇常间隔短回文重复系统(CRISPR/Cas9)近年被改造成为基因组定点编辑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设计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巨大优势,给遗传操作这一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改变。我将重点介绍CRISPR/Cas9系统在DNA片段编辑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包括DNA片段的删除、反转、重复、插入和易位。DNA片段编辑方法为研究基因功能、调控元件、组织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染色质架构和结构变异提供了有力手段,我将汇报我们在基因组DNA片段编辑的研究进展。

谢安勇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会议报告摘要: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DNA双链断裂修复调节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修复原理来实现的,其中主要的两条修复途径是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但是,对DSB修复调控的现有理解是否完全适用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并不清楚。特别是,CRISPR核酸酶产生的末端及其产生末端的过程有其独特性,而且切割DNA后,CRISPR核酸酶可以在DNA上滞留几个小时。我们于是利用开发的HR和NHEJ报告系统,结合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技术,研究这些独特性是否影响到DSB修复调节。我们发现,区别于3’-外伸端,CRISPR核酸酶制造的平末端和带5’-外伸端的DNA末端需要损伤应答中心激酶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来调控HR介导的DSB修复。此外,DSB损伤早期应答因子组蛋白H2AX是ATM的一个底物;它的缺失或它的磷酸化缺陷尽管不影响带3’-外伸端末端的NHEJ效率,然而却大大降低了CRISPR核酸酶Cas9诱导的突变型NHEJ水平。换句话说,CRISPR诱导的突变型NHEJ介导的高效基因敲除需要H2AX及其磷酸化。这些发现提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DSB修复有其独特的调控机制,进一步的研究不仅会推动对DSB修复机制的全面了解,也将为改良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提供新机会和新策略。
  
赵庆顺
南京大学
会议报告摘要:结构向导的核酸内切酶:一种新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基因组编辑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遗传工程方法,通过使用工程核酸内切酶或称“分子剪刀”在有机体的基因组中插入、删除或者替换DNA。2008年,利用锌指核酸酶(ZFN)技术成功实现了针对斑马鱼基因组的靶向突变,2011年ZFN技术被相对方便易行的转录激活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技术所替代,而2013年出现的CRISPR技术因为其更为简单和高效、且没有物种限制而迅速风靡全球。但已有的这些基因组编辑技术都是基于通过对DNA序列的特异识别来定位目标基因。在新近发表的研究中,我们初步研发了一个基于DNA结构识别的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即SGN技术。SGN由识别3’ 襟翼结构的襟翼核酸内切酶(FEN-1)和核酸内切酶FokI的DNA切割结构域(Fn1)融合形成。FEN-1负责识别由向导寡脱氧核苷酸(gDNA)与目标基因序列之间形成的3’ 襟翼结构,Fn1负责DNA链的切割。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GN不仅可以切割单链DNA,也可以切割双链DNA。以斑马鱼胚胎为实验对象的研究表明,在一对gDNA的引导下,SGN可以切割斑马鱼基因组中的内源性基因,实现基因组编辑。
  
大会日程公布(最终日程以大会当日为准)

基因编辑学术研讨会-日程 2017年3月24-25 上海 
嘉宾  嘉宾单位  演讲题目 
3月24上午 
朱健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种系特异性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提高了拟南芥中可遗传基因修饰的产生 
高绍荣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Generation of animal models for studying human reproduction failure 
仇子龙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自闭症的非人灵长类模型 
赵庆顺  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  结构向导的核酸内切酶:一种新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3月24下午 
吴强  上海交通大学  CRISPR基因组DNA片段编辑 
高冠军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用CRISPR解析重要lncRNA功能 
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高通量基因组编辑技术(暂定) 
王晗  苏州大学  基因编辑与斑马鱼动物模型(暂定) 
范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基因编辑在人类胚胎水平遗传病治疗的应用 
3月25上午 
周德敏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CRISPRi操纵的遗传密码扩展重新分配细菌中的三联体密码子 
黄志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  细菌基因编辑的分子机制研究 
李劲松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生殖干细胞介导的基因编辑 
谢安勇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及附属邵逸夫医院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DNA双链断裂修复调节 
刘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CRISPR/Cas9技术研究肿瘤候选驱动基因体内建模及机制研究 
3月25下午 
刘东  南通大学  基于NgAgo的基因表达下调 
刘耀光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研究室  高效的CRISPR/Cas9植物基因多靶点编辑系统及其在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的应用 
金双侠  华中农业大学  CRISPR-Cas 9系统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陈其军  中国农业大学  高通量和高特异性植物基因组编辑和碱基编辑工具箱 


  
报名参会:http://i.bio360.net/MEET/2017Geneediting/sign.html
  
会议官网:http://www.bio360.net/MEET/2017Geneediting
  
大会联系人:
张依寒
Email:yihan.zhang@bio360.net
Mt:185 1218 9851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