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根基日益夯实。尤其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发展方式深刻转变,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卫生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医药发展列为国家战略,使中医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拉动内需、助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贡献率和显示度,是摆在中医药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值此重大战略机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下,中国中医药报社以“战略·改革·发展”为根本定位,聚焦“中医药发展战略”,举办“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本届大会邀请中医药行业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等各界,共同研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使大会成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宣导会”和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动员会”,争取支持、形成合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立足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能力提升推进期、健康服务拓展期、参与医改攻坚期和政策机制完善期的新形势,今年的“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以“国家战略与路径选择”为年度主题,围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规划、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等核心议题宣讲和研讨,以期凝聚中医药行业共识、激发改革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主要问题、发挥基层创造能力,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创新实践医改的“中国式办法”。
一、大会主题
战略·改革·发展
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国家战略和路径选择
二、大会目标
推动中医药“六位一体”全领域、全方位、多角度深刻认知,研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措施。
三、大会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药报社
全程协办:神威药业集团
支持单位: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北京中医药大学
四、特邀嘉宾
国家领导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领导和司办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大宁,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姚建红,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建国,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段云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凯先,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第二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孙光荣、李士懋,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志仁,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黄璐琦,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北京市中医院院长刘清泉,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翁维良,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等领导和专家与会。
大会诚挚欢迎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文化、产业、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人士积极报名参加本届大会,共同为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五、大会内容
(一)内容核心:重点聚焦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政策体系建设总体规划、中医药海外发展战略规划、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技创新。
(二)形式组成
1.开幕式国家领导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2.高峰论坛两院院士、国医大师代表,著名专家学者主旨演讲。
3.专题分论坛
分论坛一:中医药与京津冀一体化
分论坛二:全国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分论坛三:中药质量控制与用药安全
分论坛四:公立中医院改革
分论坛五:中药现代化与科技创新
分论坛六: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
分论坛七:中医药国际化与资本化
大会期间举行全国中医院院长管理培训,特邀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耀献作主讲人。
4.颁奖典礼
举行“2014中国中医药发展杰出成就致敬奖”颁奖典礼。推举在2009年至2014年间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突出成绩、行业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企事业单位。
六、大会宣传
人民网全程直播。中国中医药报推出大会特刊,全方位详细报道。联合国内权威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新媒体等全媒体资源,对“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进行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形成社会影响。
七、大会时间2014年8月30~31日,共2天
八、大会地点
河北·石家庄·太行国宾馆
九、大会筹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甲4号中国中医药报社(邮编:100192)
电话:010-84249040
传真:010-84249270
会务接待:
刘红莲15911051605孙漪13801137361
刘旭阳18611189140姬美玲13671176032
十、备注
1.具体会议日程、嘉宾名单、报告主题等另行公布。
2.参会报名表等相关文件请于大会筹委会公共邮箱左侧“文件中心”下载使用。
邮箱地址:zgzyyfzdh@163.com密码:84249040
3.报名表回执请回传大会筹委会传真进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