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贺晶教授:产后出血的分级管理和临床策略

2016-08-03 11:55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由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课题组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联合主办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暨2016年产科危急重症疾病诊治学术会议于2016年7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建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产后出血是目前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但绝大数产后出血所导致的死亡是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贺晶教授带领我们梳理了产后出血的定义,并认为FIGO对产后出血的描述非常符合现状。产后出血防治的关键点在于产前充分评估、手术分级管理与产科质控(包括胎盘植入围分娩期评估及质量控制)、危险评估、出血程度的判断等。产后出血是一个现象,不是一个诊断,我们要具有产后出血的临床思维,根据出血的特征进行快速分析与处理。对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后产后2h出血量≥400ml,且出血尚未控制,就达到预警线,则启动一级急救方案,需对产后出血进行正确评估,判断其可能走向,加强产程观察记录。出血量达500-1500ml则到达处理期,需启动二级急救方案,进行及时适当的干预;出血量≥1500ml即到达危险线,启动三级急救处理,要求多学科协作。产后出血易导致DIC,要求临床医生关注微循环,判断休克阶段,根据急性出血量制定不同的配血方案。对于需行子宫切除的出血患者,贺晶教授介绍了子宫切除术后早期及24-72小时的管理重点。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