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北京骨科年会(BOA)于 2015 年 8 月 14 日-15 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届年会的足踝外科专场继续以专题化的精品继续教育课程、新颖的临床研究、新技术探索、典型病例分享等内容吸引了众多的听众,足踝会场达到爆满。
第一天下午的继续教育课程分为“足部矫形”与“踝关节骨折及周围组织损伤的处理”两个专题。
北京同仁医院张建中教授的“高弓足的诊断与治疗”给大家带来很多新理念,如: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且容易被误诊的“隐匿性高弓足”、表现为中前足过度悬前貌似平足的另一种罕见高弓足等。
北医三院胡跃林教授在“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课程中给大家仔细讲述了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方法、修复技巧,如何结合三角韧带解剖特点及踝关节运动轨迹设计内踝骨道的方向,术中如何调节修复后三角韧带的张力等。
积水潭医院武勇教授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的课程中,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拟,结合典型病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不同类型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与否的诊断、手术修复的要点,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陷阱。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陈兆军教授的“中医手法在手术治疗Pilon骨折中的应用”则给在座的足踝及骨科大夫们带来了另人耳目一新的另一种手法复位技巧。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张亚奎教授在“后踝骨折的治疗策略”中强调了后踝骨折对踝关节功能可能引起较大影响,一定要予以重视,同时结合不同类型的后踝骨折,介绍了复位与固定的方法、要点。
积水潭王岩教授在“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中通过大量典型病例向大家展示了外踝、后踝、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处理不当而出现的多种畸形愈合,尽早翻修处理的必要性及具体翻修方法,让听众认识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道理。
现场气氛热烈,听众积极踊跃提问,与授课专家之间随时交流探讨。
会议间歇,大会主席、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张建中教授对会议内容作了详尽的分析与点评。在肯定既往工作成绩的基础上,也对足踝外科的发展与大家日后的工作提出了期望:足踝外科是新的学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临床上存在太多悬而未决的话题,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以常见的拇外翻矫形为例,虽然大家都在谈重视DMAA、通过多平面截骨矫正旋转畸形等,但是如何做到正确测量DMAA?如何判断第一跖骨的旋转以及旋转程度?籽骨复位程度与拇外翻手术效果之间的关系?这些貌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都值得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做到诊疗的精准。
张教授指出,基于临床工作中具体问题而开展的应用科研有着很高的应用与指导价值,也更容易出高质量的文章。期待明年的BOA上会有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