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报道

全国慢性病管理高峰论坛暨东北三省首届全科医学学术会议

2015-06-15 17:40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2015年6月12-13日,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黑龙江省医学会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全国慢性病管理高峰论坛暨东北三省首届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在哈尔滨北大荒国际宾馆举办。黑龙江省医学会焦广宇秘书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黑龙江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刘文川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候任委员、辽宁省分会主任委员于晓松教授,台湾坜新医院院长、台湾家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顾问张焕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黑龙江分院副院长、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教授、副院长郝天军教授等多名业界专家出席了学术会议。来自东北三省的全科医学领域的150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哈医大二院院长张斌作为承办单位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另外,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于晓松也在开幕式上做了精彩的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分会主任委员、哈医大二院党委书记王永晨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哈医大二院张斌院长代表会议的承办方对远道而来的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该会议寄予深切希望,认为学术会议为学科发展搭建了平台,专家学者们可以充分利用其交流学术见解和沟通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思路,以促进全省乃至东北三省全科医学的共同发展。中国医科大学于晓松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了全科医学的重要性,介绍了东北三省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并坚信此次会议汇集众多同仁交流学术,必将助力未来全科医学发展。
 
    在13日的学术讲座上,台湾坜新医院院长张焕祯教授对台湾过去和现在慢病照护模式展开探讨,讲解了台湾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在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问题上提供了权威的建议和指导。张焕祯教授认为,中国医疗的发展需要有责任心的全科医生做好每一个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改善国人的健康状况。张焕祯教授的讲座让现场气氛活跃,学者们踊跃提问,交流学术思想。随后,于晓松教授结合中国医大第一医院的研究和探索,在全科医生慢病健康管理能力培养方面总结了经验。王永晨教授详细讲述了中国慢性病综合防治的现状,对中国慢性病防治的发展方向精准分析,结合国内外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横向纵向的解析,探讨了适合我国慢病管理的模式。
 
    学术会议上,专家们还针对全科医生制度,基层全科医学的发展,全科医生临床思维,社区与医院双向互动,社区慢性病管理与重点人群健康照顾,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基层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基层卫生服务运营管理,全科医疗质量评估与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专家的汇报交流让与会学者接受了慢病防治领域的最新讯息、开拓了新思路,受到了新启迪,积极促进了东北完胜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针对全国慢性病防治和诊疗的流程做了细致的探讨,对未来中国慢病共病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讨。慢性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经占总疾病负担的70%。全科医学的发展势在必行,全科医生的需求迫在眉睫。哈医大二院党委书记王永晨教授介绍,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全科医生制度的推广是适合国情的医疗服务模式。然而当前中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处于起步阶段,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全科医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要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要把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问题提到战略高度,利用各界的力量提高全科医生水平,力求在社会上形成对基层和社区全科医生的尊重和信任,发挥全科医生在慢病防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会议结束时,王永晨书记在总结讲话中说,此次学术会议在医改的大形势下召开,紧紧围绕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有关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议题广泛、主题突出,内容包含全科医生慢病能力的培养、慢病管理的经验交流介绍,也包含台湾慢性病管理的经验及未来发展趋势;会议体现了节约简朴、求真务实的精神,对全科医生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在新医改明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战略指引下,在新医改着力聚焦“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全科医学事业发展”的形势下,医疗界将竭力推进全科医学制度建设、全科医学学科发展以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