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

第八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班

2019-03-30 14:08来源:医学教育网T
中医实用技术大健康产业新项目

思影科技将于2019年6月29日-- 2019年7月4日(周六--下周四)在重庆举办第八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班(详见课表安排)。

1、培训简介

作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弥散张量成像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人脑内的白质纤维结构进行非侵入性检测的影像技术,成为当前国内外影像学的研究热点。DTI可以实现对大脑解剖连接的重建、可视化显示以及量化分析,为揭示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神经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影像信息;还可以实现与脑功能数据的多模态融合,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同时本届课程加入了扩散峰度成像(Diffuison Kuitosis Imaging, DKI)及白质纤维自动量化技术和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

DKI作为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的扩展,采用非高斯分布模型估计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概率分布情况。DKI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平均扩散系数和各向异性分数等传统DTI相关的指标,同时还能够提供峰度等DKI所特有的指标。因此,DKI可以更为敏感地探测组织微结构变化,提供更为丰富的扩散参数。

白质纤维自动量化技术利用全脑纤维跟踪结果和相关解剖位置信息,自动提取和分割大脑主要的白质纤维束,同时根据物理长度细分纤维束,为每一区段纤维提供FA、MD等纤维属性。该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手工干预,在更为精细的尺度上对纤维束展开分析,对病变位置进行更为精准的定位。

我们拟举办弥散张量成像数据处理培训班,旨在帮助刚刚接触磁共振脑成像的临床医生,如放射、精神、神经内外科、康复科、儿科等及心理、生物医学工程等研究生快速了解本领域及初步掌握数据处理及分析的相关方法。

2、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班面向的对象是一些希望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进行科研和临床研究的医生、研究人员等,内容涵盖从入门到进阶各知识点。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DTI数据预处理、弥散指标计算、白质纤维束确定性追踪分析,弥散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分析方法,TBSS,白质纤维束概率性跟踪准备工作,白质纤维束概率性跟踪实现与统计,DKI技术介绍,纤维自动量化技术介绍及实践操作,DTI脑网络。

注:如方便,请于会议开始前一天到达会场(11:00-21:00)熟悉场地及安装软件、拷贝资料等事宜。培训班上课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00。

3DTI培训课程安排 在附件

4、培训人数

此次培训限定人数28人左右,报名敬请从速。

5、培训地点

重庆市渝中区青年路38号重庆国贸中心2004,具体见会议指南。

6、培训费用

所有参会人员4000/人(含资料费、培训费,交通及食宿费自理)。

7、报名方式

请将报名回执发送至:syfmri@163.com。

8、缴费方式

银行转账或者支付宝(18580429226,户名:杨晓飞),谢绝录像,主办方提供发票。

9、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晓飞。

电话:023-63084468/18580429226。

10、备注

请各位培训学员自带笔记本电脑(windows 64位系统、i5、8G内存、50G剩余存储空间等基本配置);学员自己有数据的可以带3-5例进行现场处理;并在6月15日前进行缴费及将回执表发至syfmri@163.com,便于培训安排。

报名回执表

注:请完整填写回执表后回传给我们,以便给你发送确认函,谢谢支持!

11、在线支持服务

思影科技将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免费的在线支持与合作,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脑影像数据处理方法。

12、培训人员简介:

谢桑马,博士,2017年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扩散磁共振成像的计算理论和方法、脑影像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以及扩散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扩散磁共振成像分析软件DiffusionKit的主要开发者,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熟练掌握扩散磁共振成像领域的主流方法,精通相关软件的操作使用。目前,已在PLOS ONE、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等国际杂志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同时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等杂志审稿人。

龙治良,博士,西南大学,讲师。具有应用数学(本科,硕士)和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交叉学科背景。研究方向为基于多模态脑网络水平的脑疾病病理机制研究。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目前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论文5篇,包括Movement Disorders,Scientific Reports。论文被引537次(google scholar)。擅长脑形态学分析、功能连接分析和脑网络分析。

朱佳佳,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医师、助理研究员、校聘副教授。2017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利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自2014年至今,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和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7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担任Neuroimge-Clinical,Psychiatry Research,Brain Imaging and Behavior等杂志审稿人。

分享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取消 复制链接

相关资讯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