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整合医学时代,肠外肠内营养学已经从单一外科领域走向了多学科临床营养协同发展之路,从简单的疾病支持走向了预防、治疗、功能康复及人文关怀多维临床模式,学科重要性与日俱增。
2015年5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第九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这次重要的学术盛会是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办的。
1、再喂养综合征(RFS)是在对长期饥饿或/和营养不良的患者重新开始喂养(EN、PN)所引起的与代谢紊乱相关的严重水电解质失衡、葡萄糖耐受性下降和维生素缺乏等一组综合征。
2、RFS主要临床表现:低磷血症、低镁血症、低钾血症,维生素缺乏、体液分布改变、糖脂代谢异常。
3、RFS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低磷血症。原因:长期磷摄入不足、磷耗竭、不合理补钙、长期接受不含磷的TPN.
4、RFS的特点:多发生于再喂养后的4-7d;可致命;可预防。
5、处理RFS的关键策略:更新认识;早期评估;检测和纠正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再喂养初期限制能量摄入;缓慢递增热氮量;输入大分子物质,以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
一句话总结:加强对再喂养综合征(RFS)的认识和评估,密切检测、预防、处理RFS引起的致死性电解质紊乱,是需要引起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