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热点话题

首页 > 医学社区 > 医学热点话题 > 正文

医生谈如何让用药变得规范

一直以来,药物应用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些人就医服药后常常感觉医生开的药没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日前卫计委发布的用药规范到底如何?我们来听一听医生的声音。

老百姓用药为何不规范?

在国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医嘱很容易被执行,因为那里的医生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很高,能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而在中国,医生并不太受尊重,医患关系也不大融洽。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盛文彬表示,老百姓用药不规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现在很多人并不信任医生,并不会完全按照医生的嘱咐来治疗和用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让医生开指定的药和自行用药。

有一些患者不信任医生的话,是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譬如碰到的如果是老医生,他的信任度会提高,而若是年轻医生,往往会心生疑虑。这种心态的结果是,药物只起到了七分的作用,另外三分是心理影响。有的人如果吃了一两天没效果也会怀疑医生,从而停止服药。

在杭州的各大医院,排队看病的现象成为持久的景象。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我们的医疗资源不足。其实并非如此。这也是人们对医生的信任问题引起的,很小的毛病人们也喜欢往大医院跑。盛文彬每周要看三个半天专家门诊,号子一放出去,很快就被抢光了。这也是人们对医生的信任度使然,不少人即便是小毛病,第一选择也是挂专家号。

盛文彬:治病并非完全统一不变的程式

对于卫计委关于用药规范的10条提醒,盛文彬的评价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不能盲目遵从,要具体情况具体操作。

譬如“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一条。盛文彬并不完全认可。能不用就不用,更多的是指小毛病,不一定要吃药,还可以采取物理疗法。盛文彬说他在门诊中也常会用到。譬如他前几天采用超短波和He-Ne激光来给一个病人治疗,促进病人的肺部血液循环从而祛瘀化痰,效果很不错。冷敷、热敷、针灸、推拿等都是物理疗法,也是一种选择。

而至于药物的用量是有严格的标准。譬如抗生素的作用是有疗程的,有人吃了一两天觉得身体好了,就停药了,其实这只是表面上的好,体内的细菌并没有清除干净,很容易复发。所以这类药医生一般会嘱咐要吃几天,至少三天,国外基本上要吃七天,将细菌彻底杀死,而且不能轻易更换其他药物。

输液的流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输液价格贵但见效快,过去人们用不起,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改善了,所以自然就有这样的需求了,但是输液的确有不良反应多,花费多的问题,应尽量减少,尤其是儿童。其实输不输液,要因人而异,有的病并未达到输液的标准,但有人体质差,吃常规的药物很难压得住,就得输液。这时候医生要善于倾听病人的介绍,病人也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至于肌注,对于儿童来说,容易造成肌肉的损害,所以并不提倡。

因此,盛文彬认为,治病并没有完全统一不变的程式,每个人的身体是有差异的,对同一种药的反应和效果都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最好遵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行去购药服用。因为任何药物即便是中药,也都有副作用。当然医生会帮助病人权衡利弊,视病情开哪种药。对于这一点,卫计委的提醒里也说:“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如何让用药变得规范?

盛文彬认为,作为病人,要了解自己的病因,积极配合医生,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要自以为是,按自己的理解来改变医嘱。作为医生,是医疗行业的主题,如同老师因材施教一样,不论身处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都要有责任心,有耐心,认真倾听病人的介绍,并因人开方,使病人感受到医生的关怀。这样良性互动,医患关系也会改善,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也会提高,用药也才会越来越规范了。

总之,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使用药变得规范!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