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热点话题

首页 > 医学社区 > 医学热点话题 > 正文

记者走近外科医生:一天大小近10台手术

“孩子虽然也嚷嚷着绝对不当医生,但我能看出她从骨子里认可爸爸妈妈这份职业。”走路一步迈俩台阶,一天有十多个小时的手术在等着……近日,频发的伤医杀医事件让医患关系再一次达到风口浪尖,但走近这些医生,却发现他们鲜有心思去关注这些负面消息。11月21日,记者在徐州路90号的市立医院乳腺病院区见到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市立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孙梅说,无论医患关系在外界被闹得多么凶,当医生的职业情感都不会被轻易动摇,而她认为医患纠纷的最大问题在于沟通不到位、病人感受不到真心。当医生的必须给予最大耐心和关心,才能赢得病患的理解和尊重。

医院大夫都是“飞毛腿”

21日早上7时30分,市立医院乳腺外科主任、今年47岁的孙梅已经来到了医院,换上工作服整理起桌前的病人病历。就在9小时前,她刚刚结束当天十几台大大小小的手术离开医院,接近晚上11点才吃上晚饭。孙梅说,他们以前是在市立医院东院区,后来病人承载量太多,整个科室就搬到了徐州路90号,这里目前住院病人45个,多是进行乳腺癌治疗和胸部整形的,科室里的医生除了早上和下班前一定要查房外,下了手术间隙也要去查房,以便随时了解病人病情进展。跟随医生查房时间记者发现,除了在病床前问诊病情那段时间外,医生们的步行速度都非常快,孙梅主任走起路来像“风一样的女子”。男医生更是如此,他们上下楼几乎都是一路小跑,楼梯人不多的时候都是一步都迈两个台阶。“不光是我们,其实所有医生都是这样的,为了最大可能争取时间。”孙梅说。

多年手术练就“铁腰”

查房结束后时间已经到了上午9时许,孙梅回到诊室接诊了几位看门诊的病人,看完后连口水都没有喝就要开始当天的第一台手术。“今天一共几台手术?”记者问。“5台大手术,还有几台微创小手术。”孙主任说。“今天比昨天少还是多,能按时回家吗?”“差不多,今天也要到晚上十点之后了。”“每天都这样?这得站几个小时?”“嗯,站十个小时左右,习惯了。”记者了解到,外科医生的时间都是跟随手术安排而定,并不存在8小时工作制之说,因为即使12点下手术,12点半有手术安排也要马上顶上,高劳动强度让每个人都练就了一个“铁腰”。“这只是一个自我安慰的说法,实际上100%的外科医生都有颈椎病和腰椎病,因为在手术台上的时间太长、低头的时间也太长了。”孙梅说。

有时连上30多小时班

记者在院方的允许下换上手术服,经过一系列严格消毒后跟随医生进了手术室。手术市内一片肃静,医生、医生助理、护士以及麻醉师6个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空气中不时传来电刀与皮肉接触后的灼烧味道。第一台手术较小,所以不到10时就结束了;紧接着医护人员准备起第二台手术,孙梅再一次又消毒后投入工作,两台手术之间的间隙仅有大约半小时。站了近3个小时之后,记者渐渐感觉腰部有些酸,再看看医生却连地儿都没挪,仍旧低头忙碌着。孙梅做完手术后,时间已经到了12时30分。看了看下午的手术安排,她急匆匆地拿出了早上带的盒饭,用热水冲了点麦片。孙梅笑着说,医生懂得很多营养养生秘诀,但是几乎没人照做,因为“没时间讲究”。由于科室人手较少,仅有6名医生却要轮流在东院区坐诊、排夜班,所以医生们工作强度很大。“按照排班次序每个医生一周要上4个正常班1个黑白班,也就是说如果安排巧了,医生上了一个24小时黑白班后还要再上一个白班。”这样算来,医生在医院的时间要超过30个小时,而这一切他们都习以为常。

看门诊太忙不敢喝水

做手术这么劳累,是不是看门诊就好一些呢?“恰恰相反,看门诊更累。”孙梅说,她都是每周一到东院区坐诊一天,从来没有准点下班过,一天看100多个号一般要拖2个多小时,正因时间分秒宝贵,看门诊的医生几乎不敢喝水。“因为喝水、上厕所都是浪费时间的,身边的患者都眼巴巴地看着你呢,你走开他们多着急。”“病人需要慰藉、家属需要支持的时候,医生就要充当好家人的角色,宽慰他们不要着急。”孙梅说,她们科室的特殊性导致接的大多是乳腺生了肿瘤的病人,在他们生病后医生能多陪他们说说话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的恐惧,也可以让其他看病的病人不害怕。即便病人是在抱怨、担心,医生也要耐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医生给予真心双方才会理解

“我当了23年医生,深刻地体会到医患双方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病’本身那么简单。”谈到医患纠纷,孙梅深有感触。她认为,病人来看病医生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病人的初衷绝对不是闹事,而是切实想把病看好。这样一来,角色互换就不是一个简单说说而已的事情,医生必须设身处地理解病人的这种心理感受。当医生的必须给予最大耐心和关心,才能赢得病患的理解和尊重。作为工作了20多年的老医生,孙梅也曾遇到过严重的医患纠纷。她举了个例子,曾经为一个老人做完乳腺癌手术后,手术很成功但由于凝血引发了肺栓塞,病人没了心跳。“当时家属很激动,说‘我妈要是死了你也别想活着走出去’,但当时我根本没时间理会这些,只想着怎么把人尽最大努力救过来。”最后所有医生们经过了4天4夜的抢救,病人奇迹般活了过来。“在抢救过程中家属慢慢转变了对我的态度,最后他母亲也好了,他们感动地差点给我们医生跪下了,我跟他们说千万别这样,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的,这是职责所在。”今年50岁的患者陈女士说,在孙医生这里之所以大家心情都不错,很少看见闹的,是因为孙梅有心。记者了解到,孙梅之所以能记得所有病患,得益于她从1993年就开始自己记笔记的习惯,每一个患者的病情、手术、用药都清楚记载在册,记了好几本本子,有空就翻翻,看哪些病人该做随访了,甚至20多年前的病人只要说出病例她就能记起来。孙梅说,人们可能无法理解医生看到经自己手治好的病人时感觉,对她来说,每个病人都是一件无价之宝,每一次手术都是她所有心血浇筑的“艺术品”,而这也几乎是全体医生的共同心声。

淡若轻烟发表于2013-11-26 08:48:58内容:

在北京医生的工作量非常大,压力超乎想象。病人都愿意选择大医院,这造成医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曾听同学说,北京二级医院的一个骨科大夫,一通宵夜班,应该在第二天上午下夜班,但到下午3、4点还在手术台上,这是常态。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