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每周必读-第16期-治则与治法是医学教育网的专业师资精心编写,为让大家能顺利通过执业中药师考试,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治则与治法的总结

二、正治与反治
治则 |
治法 |
治法用药 |
适应证 |
适应证分类 |
正治(逆治) |
寒者热之 |
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 |
实寒证 |
表寒证用辛温解表药 |
里寒证用辛热温里药 |
热者寒之 |
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 |
实热证 |
表热证用辛凉解表药 |
里热证用苦寒清里药 |
虚则补之 |
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作用的方药进行治疗 |
虚证 |
阳虚用温阳药 |
阴虚用滋阴药 |
气虚用补气药 |
血虚用补血药 |
实则泻之 |
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进行治疗 |
实证 |
水饮停留用逐水药 |
食滞胃脘用消食导滞药 |
瘀血用活血化瘀药 |
气滞用理气行滞药 |
反治(从治)(2015X) |
热因热用 |
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 |
真寒假热证 |
寒因寒用 |
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 |
真热假寒证 |
通因通用 |
用通利祛邪的药物治疗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
真实假虚证 |
塞因塞用 |
用补益的药物治疗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例如:气虚便秘) |
真虚假实证 |
三、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 |
适用病证 |
病证分类 |
阴阳寒热的关系 |
对应病证 |
治法 |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
阴阳偏盛 |
阴偏盛 |
阴盛则寒 |
实寒证 |
治寒以热 |
阳偏盛 |
阳盛则热 |
实热证 |
治热以寒 |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
阴阳偏衰 |
阴偏衰 |
阴虚则热 |
虚热证 |
滋阴清热 |
阳偏衰 |
阳虚则寒 |
虚寒证 |
温阳祛寒 |
阴阳双补 |
阴虚为主 |
治法:滋阴佐以助阳 |
阳中求阴→求阴=补阴,佐以补阳 |
阳中求阴 |
阳虚为主 |
治法:补阳佐以滋阴 |
阴中求阳→求阳=补阳,佐以滋阴 |
阴中求阳 |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
原则/因素 |
临床应用 |
因时制宜 |
用寒远寒 |
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本质上并非大热之证,应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 |
用凉远凉 |
用温远温 |
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气伤阴 |
用热远热 |
因地制宜 |
- |
西北严寒地区,如有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等药物 |
东南温热地区,如有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多用荆防等药物 |
因人制宜(2016X) |
年龄 |
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用药量比青壮年轻 |
小儿生机旺盛,气血未充,脏腑娇嫩,病情变化较快,忌投峻攻,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 |
性别 |
男女性别不同,各有生理特点,用药也有差异 |
体质 |
体质不同,治疗用药常不同。另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也需考虑 |
五、题目演练
多项选择题-在治疗疾病时,因人制宜需考虑的因素有
A.年龄
B.性别
C.体质
D.生活习惯
E.季节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因人制宜,除了考虑年龄、体质、性别等因素外,还需考虑情志因素、生活习惯、职业等因素。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