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每周必读——发病与病机的总结是医学教育网的专业师资精心编写,为让大家能顺利备战执业中药师考试,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每周必读——发病与病机的总结
一、发病与虚实的病机
1.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①由实转虚:因疾病失治或治疗不当,以致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导致疾病由实转化为虚。
②因虚致实:因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正虚,而内生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的凝结阻滞,导致疾病由虚转化致实。
③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见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
④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的病机变化。如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之水肿病,即属此类。这是由于脾失健运,气不化水,水湿停聚,泛滥肌肤所致。
⑤真实假虚:因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古人称之为“大实有羸状”。(即使是实证,也可见羸弱等虚性症状)
⑥真虚假实: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古人称之为“至虚有盛候”。(即使是虚证,也可见邪气盛的实证的症状)
二、发病与阴阳的病机
阴阳失调 |
内容 |
症状 |
阴阳偏盛 |
阴偏盛 |
阴盛则寒(实寒证) |
形寒肢冷、舌淡 |
阳偏盛 |
阳盛则热(实热证) |
壮热、面红、目赤 |
阴阳偏衰 |
阴偏衰 |
阴虚则热(虚热证) |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
阳偏衰 |
阳虚则寒(虚寒证) |
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 |
阴阳格拒 |
阴盛格阳 |
真寒假热证 |
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 |
阳盛格阴 |
真热假寒证 |
身热、面红、气粗、烦躁,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 |
阴阳互损 |
阳损及阴 |
阴阳两虚证 |
—— |
阴损及阳 |
阴阳两虚证 |
阴阳亡失 |
亡阳 |
阳虚至极,表现寒象 |
冷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漠、甚则见昏迷、脉微欲绝 |
亡阴 |
阴虚至极,表现热象 |
汗出不止、汗热而黏、手足温和喘渴烦躁等 |
三、发病与气血津液的病机
气血津液失调 |
可出现的病机 |
气失调 |
气不足,又称“气虚” |
气行失常,包括气滞、气陷、气逆、气闭和气脱 |
血失调 |
血不足,又称“血虚” |
出血,包括咳血、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紫癜)、崩漏、创伤出血 |
血瘀 |
津液失调 |
津液不足导致口、鼻、皮肤干燥等症状 |
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 |
四、题目演练
A.阴盛格阳
B.阴阳互损
C.亡阳
D.阳盛格阴
E.亡阴
1.身热反不恶寒,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病机属于
2.冷汗淋漓,四肢厥逆,神情淡漠,脉微欲绝,病机属于
【答案】A、C
〖医学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