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的属性
阳
|
运动的
|
外向的
|
上升的
|
温热的
|
明亮的
|
兴奋
|
弥散
|
升举
|
亢进
|
阴
|
静止的
|
内守的
|
下降的
|
寒冷的
|
晦暗的
|
抑制
|
凝聚
|
下降
|
衰退
|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
相互制约、相互消长
|
制约太过: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制约不及: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盛
|
互根互用
|
相互依存、相互为用
|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
|
消长平衡
|
此消彼长、动态平衡
|
生理:阴平阳秘
病理: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
|
相互转化
|
一定条件,反向转化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阴阳的互根互用,又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阴阳的消长(量变)和转化(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的消长是其转化的前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阴阳的转化则是其消长发展的结果。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望诊
|
闻诊
|
切诊
|
八纲
|
阴
|
色泽晦暗
|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
|
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
以脉动过程分,则至(起)者为阳,去(伏)者为阴;
以至数分,数者为阳,迟者为阴;
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
里、虚、寒
|
阳
|
色泽鲜明
|
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属热
|
表、实、热
|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1)确定治疗原则
|
治则
|
病机
|
治法
|
内经
|
阴阳偏胜
|
“损其有余”
|
阳盛则热—实热
|
“热者寒之”
|
|
阴盛则寒—实寒
|
“寒者热之”。
|
|
阴阳偏衰
|
“补其不足”
|
阴虚则热—虚热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
“阳病治阴”
|
阳虚则寒—虚寒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阴病治阳”。
|
(2)归纳药物的性能
|
四气
|
五味
|
升降浮沉
|
阴
|
寒凉
|
酸、苦、咸
|
沉降
|
阳
|
温热
|
辛、甘、淡
|
升浮
|
课堂练习
A型题
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指的是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协调平衡
D.阴阳相互转化
E.阴阳互为消长
参考答案:D
2.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哪种关系?
A.阴阳对立制约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与平衡
参考答案:B
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寒证
B.实热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
E.阴阳两虚证
参考答案:C
4.适合治疗阴偏衰的治法是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阴中求阳
D.阳病治阳
E.阴病治阴
参考答案:A
5.脾的阴阳属性是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参考答案:C
6.最易导致实热证的阴阳失调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胜阳病
参考答案:A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参考答案:
B型题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阳双补
8.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称
9.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称
10.“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是
1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是
12.扶阳以制约阴寒即是
参考答案:BA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