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 | 
            主要药理作用 | 
        
        
            | 解表药 | 
            发汗:麻黄、桂枝、生姜。 
            解热: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柴胡)。 
            抗炎、镇痛; 
            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 | 
        
        
            | 清热药 | 
            抗病原体、解热、抗炎 
            抗毒素:金银花、蒲公英、穿心莲、黄连、黄芩 
            抗肿瘤、调节免疫 | 
        
        
            | 泻下药 | 
            1.泻下 
            (1)刺激性泻下:大黄、番泻叶、芦荟、牵牛子、巴豆 
            (2)容积性泻下:芒硝 
            (3)滑润性泻下:火麻仁、郁李仁 
            2.利尿 
            3.抗病原体 
            4.抗炎 | 
        
        
            | 祛风湿药 | 
            抗炎、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抑制)。 | 
        
        
            | 利水渗湿药 | 
            利尿、抗病原微生物、保肝、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 
            利胆:茵陈、半边莲、金钱草 | 
        
        
            | 温里药 | 
            强心: 
            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兴奋心脏β受体 
            肉桂: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A 
            抗心律失常:一般加快心率,吴茱萸减慢心率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休克、促进胃肠运动、促消化、利胆、抗溃疡、镇痛、抗炎 | 
        
        
            | 理气药 | 
            调节胃肠运动 
            (1)兴奋胃肠运动:枳实、枳壳、木香、大腹皮 
            (2)抑制胃肠运动:青皮、枳实、枳壳 
            调节子宫平滑肌 
            (1)兴奋:枳壳、枳实、陈皮、木香 
            (2)抑制:香附、青皮、乌药、甘松 
            调节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 
        
        
            | 活血化瘀药 |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流动力学。 |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祛痰、平喘、镇咳 
            半夏、苦杏仁镇咳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 | 
        
        
            | 补虚药 | 
            增强免疫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 
            调节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 
            调节物质代谢; 
            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促进造血功能; 
            延缓衰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