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效 |
主治病证 |
人参 |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
(1)气虚欲脱证。
(2)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3)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4)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5)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
党参 |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
(1)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2)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3)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4)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
黄芪 |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 |
(1)脾胃气虚,脾肺气虚,中气下陷,气不摄血,气虚发热。
(2)自汗,盗汗。
(3)气血不足所致疮痈不溃或溃久不敛。
(4)气虚水肿、小便不利。
(5)气血双亏,血虚萎黄,血痹肢麻,半身不遂,消渴。 |
白术 |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1)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
(2)脾虚水肿,痰饮。
(3)表虚自汗。
(4)脾虚气弱的胎动不安。 |
山药 |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
(1)脾虚气弱之食少便溏或泄泻。
(2)肺虚或肺肾两虚的喘咳。
(3)肾阴虚证,消渴证。
(4)肾虚遗精、尿频、带下。 |
甘草 |
益气补中,祛痰止咳,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 |
(1)心气虚的心动悸、脉结代。
(2)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3)咳嗽气喘。
(4)疮痈肿毒,食物或药物中毒。
(5)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
(6)调和诸药。 |
绞股蓝 |
健脾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
(1)气虚乏力,气津两虚。
(2)痰热咳喘,燥痰劳嗽。
(3)热毒疮痈,癌肿。 |
西洋参 |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
(1)阴虚火旺之咳嗽痰血。
(2)热病气阴两伤之烦倦。
(3)津液不足之口干舌燥,内热消渴。 |
太子参 |
补气生津。 |
(1)脾虚食少倦怠,气津两伤口渴。
(2)肺虚咳嗽。
(3)心悸,失眠,多汗。 |
刺五加 |
补气健脾,益肾强腰,养心安神,活血通络。 |
(1)脾虚乏力,食欲不振,气虚浮肿。
(2)肾虚腰膝酸软,小儿行迟。
(3)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
(4)胸痹心痛,痹痛日久,跌打肿痛。 |
大枣 |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
(1)脾虚乏力、食少便溏。
(2)血虚萎黄,血虚脏躁。
(3)缓和峻烈药的药性。 |
白扁豆 |
健脾化湿,消暑解毒。 |
(1)脾虚夹湿之食少便溏或泄泻,妇女带下。
(2)暑湿吐泻。
(3)食物中毒。 |
蜂蜜 |
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解毒。 |
(1)脾胃虚弱之食少倦怠、脘腹疼痛。
(2)燥咳少痰,肺虚久咳。
(3)肠燥便秘。
(4)疮疡,烫伤。 |
饴糖 |
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
(1)劳倦伤脾,气短乏力。
(2)虚寒腹痛。
(3)肺虚咳嗽,干咳无痰。 |
红景天 |
益气,平喘,活血通脉。 |
(1)气虚体倦。
(2)久咳虚喘。
(3)气虚血瘀之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