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表剂 | 
        
            | 辛温解表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桂枝合剂 |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感冒风寒表虚证 | 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 表实无汗或温病内热口渴者慎用 |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甘草 | 
        
            | 表实感冒颗粒 |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 表实感冒表实证 | 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降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 风热感冒及寒郁化热明显者忌服,高血压,心脏病者慎服。 | 麻黄 桂枝 防风 白芷 紫苏叶 葛根 生姜 陈皮 桔梗 苦杏仁 甘草 | 
        
            | 感冒清热颗粒 |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 风寒感冒 | 头痛发热,恶汗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 与环孢素A同用,可以引起环孢素A血药浓度升高 | 荆芥穗 防风 紫苏叶 白芷 柴胡 薄荷 葛根 芦根 苦地丁 桔梗 苦杏仁 | 
        
            | 正柴胡饮颗粒 | 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 外感风寒所致感冒 | 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痠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 风热感冒慎用 | 柴胡 防风 生姜 赤芍 陈皮 甘草 | 
        
            | 辛凉解表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银翘解毒丸 |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 风热感冒 | 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感,咽喉疼痛 | 孕妇及风寒感冒慎用 | 金银花 连翘 薄荷 荆芥 淡豆豉 牛蒡子 淡竹叶 桔梗 甘草 | 
        
            | 桑菊感冒片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风热感冒初起 | 症见: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 风寒外感者慎用 | 桑叶 菊花 薄荷素油 苦杏仁 桔梗 连翘 芦根 甘草 | 
        
            | 双黄连口服液 |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 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 | 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 风寒感冒慎用 | 金银花 黄芩 连翘 | 
        
            | 羚羊感冒胶囊 | 清热解表 | 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 | 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 风寒外感者慎用 | 金银花 连翘 羚羊角 牛蒡子 荆芥 淡豆豉 桔梗 淡竹叶 薄荷素油 甘草 | 
        
            | 连花清瘟胶囊 | 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 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 | 症见:发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 风寒感冒者慎用 | 连翘 金银花 炙麻黄 炒苦杏仁 石膏 板蓝根 绵马贯众 鱼腥草 薄荷脑 广藿香 大黄 红景天 甘草 | 
        
            |  | 
        
            
        
        
            
        
        
            
        
        
            
        
        
            
        
        
            
        
        
            
        
        
            
        
        
            
        
        
            
        
        
            
        
        
            | 祛暑剂 | 
        
            | 祛暑除湿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六一散 | 清暑利湿 | 感受暑湿所致的暑湿证 | 症见:发热身倦 口渴 泄泻 小便黄少 外用治痱子 | 孕妇及小便清长者慎用 | 滑石粉 甘草 | 
        
            | 甘露消毒丸 | 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 暑湿藴结所致的湿温 | 症见:身热肢痠,胸闷腹胀,尿赤黄疸 | 孕妇禁用,寒湿内阻者慎用 |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豆蔻 藿香 薄荷 射干 川贝母 木通 连翘 | 
        
            | 祛暑避秽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紫金锭 | 辟瘟解毒,消肿止痛 | 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 | 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 | 因含雄黄,朱砂等峻烈有毒之品故 不宜过量,久用,孕妇忌用,气血虚弱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人工麝香 山慈菇 雄黄 红大戟 千金子霜 五倍子 朱砂 | 
        
            | 祛暑和中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六合定中丸 | 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 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痛 | 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呕吐腹痛 | 湿热谢谢,实热积滞胃痛者慎用 | 广藿香 香薷 陈皮 姜厚朴 枳壳 木香 檀香 炒山楂 六神曲 炒麦芽 炒稻芽 茯苓 木瓜 炒白扁豆 紫苏叶 桔梗 甘草 | 
        
            | 十滴水 | 健胃,祛暑 | 中暑 | 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 孕妇禁用,驾驶员及高空作业者慎用 | 樟脑 干姜 桉油 小茴香 肉桂 辣椒 大黄 | 
        
            | 清暑益气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清暑益气丸 | 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 中暑受热,气津两伤 | 症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 | 孕妇慎用 | 黄芪 人参 炒白术 葛根 苍术 升麻 麦冬 五味子 泽泻 黄柏 陈皮 醋青皮 六神曲 当归 甘草 | 
        
            | 表里双解剂 | 
        
            | 解表清里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葛根芩连丸 |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 湿热藴结 | 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以及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 脾胃虚寒腹泻,慢性虚寒性痢疾慎用 | 葛根 黄芩 黄连 炙甘草 | 
        
            | 双清口服液 | 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 风温肺热,卫气同病 | 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咳痰,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及风寒感冒,脾胃虚寒者慎用 | 金银花 连翘 郁金 大青叶 石膏 广藿香 知母 地黄 桔梗 甘草 蜂蜜 | 
        
            | 解表攻里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防风通圣丸 |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 外感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 外感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累疬初起,风疹湿疮 | 孕妇及虚寒证者慎用 | 麻黄 荆芥穗 防风 薄荷 大黄 芒硝 滑石 栀子 石膏 黄芩 连翘 桔梗 当归 白芍 川芎 白术 甘草 | 
        
            | 泻下剂 | 
        
            | 寒下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通便宁片 | 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 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 | 症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腹胀纳呆,口干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 孕妇,哺乳期,月经期妇女禁用。冷秘者慎用 | 番泻叶干膏粉 牵牛子 砂仁 白豆蔻 | 
        
            | 当归龙荟丸 | 泻火通便 | 肝胆火旺 | 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 孕妇禁用,冷积,冷秘,素体脾虚及年迈体弱者慎用 | 龙胆 酒大黄 芦荟 酒黄连 盐黄柏 栀子 青黛 酒当归 木香 人工麝香 | 
        
            | 九制大黄丸 | 泻下导滞 | 胃肠积滞 | 便秘,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 孕妇禁用,冷积,冷秘久病,体弱者慎用 | 大黄 | 
        
            | 润下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麻仁胶囊 | 润肠通便 | 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 | 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及虚寒性便秘者慎用 | 火麻仁 大黄 苦杏仁 炒白芍 枳实 姜厚朴 | 
        
            | 增液口服液 | 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 高热后,阴津亏损所致的便秘 | 症见:大便秘结,兼见口渴咽干,口唇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 | 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玄参 生地黄 山麦冬 | 
        
            | 通便灵胶囊 |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 孕妇及哺乳期,月经期妇女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 番泻叶 当归 肉苁蓉 | 
        
            | 苁蓉通便口服液 | 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 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 中老年人,病后产后等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 孕妇及实热积滞致大便秘结者慎用 | 何首乌 肉苁蓉 枳实 蜂蜜 | 
        
            | 峻下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舟车丸 | 行气逐水 | 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 | 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 孕妇及水肿属阴水者禁用。不可过量久服 | 甘遂 红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大黄 青皮 陈皮 木香 轻粉 | 
        
            | 通腑降浊剂 |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 尿毒清颗粒 | 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 脾虚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 | 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 肝肾阴虚证慎用 | 大黄 黄芪 丹参 川芎 何首乌 党参 白术 茯苓 桑白皮 苦参 车前草 半夏 柴胡 菊花 白芍 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