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和现代医学中,肝功能的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指标来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工作状态,并诊断可能存在的疾病。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意义:
1.谷丙转氨酶(ALT):这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损时会释放到血液中。因此,血清ALT水平的升高通常表明有肝损伤。
2.谷草转氨酶(AST):虽然AST也存在于肝脏中,但它还广泛分布于心脏、肌肉等其他组织。因此,AST升高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肝脏问题。
3.碱性磷酸酶(ALP):这种酶主要位于胆管上皮细胞和骨骼中。血清ALP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胆道阻塞导致,也可能与骨骼疾病有关。
4.γ-谷氨酰转移酶(GGT):GGT是另一种在肝脏、胰腺和肾脏等部位发现的酶。它的升高通常与酒精性肝病、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或胆汁淤积相关。
5.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间接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血红蛋白分解产生的黄色物质,通过肝脏处理后排出体外。如果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则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黄疸现象。
6.白蛋白(ALB):肝脏负责合成大部分的血浆蛋白质,包括白蛋白。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水平可能会下降。
7.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些指标反映了肝脏产生某些凝血因子的能力。如果肝功能严重受损,可能会影响血液凝固过程,导致PT延长和INR升高。
在中药治疗中,医生会根据上述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态,并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调理。例如,对于ALT或AST升高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而对于胆红素水平升高者,则可能采用利湿退黄的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治疗之前,应确保已经通过现代医学手段确诊病因,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