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检验中,粪便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当粪便中出现白细胞时,这通常提示肠道存在炎症反应或感染情况。具体来说:
1. 细菌性肠炎:如沙门氏菌、志贺菌等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2. 阿米巴痢疾: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中除了白细胞外还可能见到红细胞。
3. 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反应,如贾第鞭毛虫病等。
4. 非特异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慢性炎症性肠病,在活动期时粪便中也可见到白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情况下粪便中不应有或仅有少量白细胞。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发现较多白细胞),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由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在进行粪便常规检查前,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如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