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瘰疬(liè lǐ)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皮肤颜色正常或稍显暗红,并可能伴有疼痛。根据《黄帝内经》及后世医家的研究总结,瘰疬的主要病因病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志不畅:长期情绪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气血运行和水液代谢功能,形成痰湿。当痰湿与瘀血相搏时,则易发为瘰疬。
2. 饮食不当:过食肥甘厚味食物容易生热化火,损伤脾胃;或者食用寒凉、辛辣刺激性食品过多,也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气血凝滞,从而诱发疾病。
3.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界邪气的侵袭也是引起瘰疬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湿热之邪最易困阻中焦,使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产生痰浊。
4. 体质因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宜均可导致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易于感受外邪而发病。如脾虚则生内湿,肾虚则骨髓空虚等皆可为瘰疬的发生创造条件。
5. 气血两虚:长期劳倦过度、大病初愈等情况会导致气血亏损,身体机能衰退,此时若再受其他因素影响,则更易出现痰凝血瘀的现象,形成结节肿块。
综上所述,瘰疬的病因病机多与情志不畅、饮食不当、外感六淫、体质虚弱及气血两虚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采用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