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长期疾病导致体质虚弱,尤其是脾肺功能不足时出现的小便不通,这种情况可以称为“气虚癃闭”。
1. 气虚:指的是人体正气(主要是指元气、卫气等)不足。这里提到的脾肺两虚实际上是指脾气虚和肺气虚。
2. 脾肺两虚:
- 脾主运化,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气血津液,并将其输布到全身。如果脾功能不足,则会导致水湿代谢障碍,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
- 肺主宣发肃降,调节水道,若肺气虚弱则不能正常地调节水液的运行和排泄。
3. 癃闭:指尿量减少或完全无尿的一种症状。在《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中,“癃”通常指的是小便不利、点滴而出;“闭”则是指完全没有小便排出。
因此,当患者因长期疾病导致脾肺功能减退时,可能会出现气虚引起的水液代谢障碍,表现为小便不通(即气虚癃闭)。治疗上需要补益脾气和肺气,促进水道畅通。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由专业医师指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