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一种能够将药物特异性地输送到病灶部位或特定细胞的技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靶向给药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
1. 按靶向级别分类:
-
一级靶向:指药物能到达病变组织或器官的水平。
-
二级靶向:指药物不仅能够达到目标组织或器官,还能进一步被特定细胞摄取。
-
三级靶向:指药物除了能够被特定细胞摄取外,还能够在细胞内释放并作用于具体的细胞器。
2. 按载体类型分类:
-
脂质体: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微小囊泡,可以装载水溶性或脂溶性的药物。
-
纳米颗粒:包括聚合物纳米粒、无机纳米粒子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修饰性。
-
胶束:由两亲性分子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级聚集体,适用于疏水性药物的递送。
-
微球/微囊:较大的载药颗粒或胶囊,可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给药。
-
聚合物前体药物:通过化学键将药物与大分子载体连接起来,到达靶点后释放活性成分。
3. 按作用机制分类:
-
被动靶向:利用病变部位的生理特性(如肿瘤组织血管通透性增强、淋巴系统富集等)实现对特定区域的选择性累积。
-
主动靶向:通过在载体表面修饰特异性配体(如抗体、多肽、糖类等),使其能够与目标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和选择性。
-
物理化学靶向:利用外部条件的变化(如温度、pH值、光照等)触发药物释放或载体形态变化,实现对特定环境下的响应性给药。
以上就是靶向给药系统的主要分类,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以及适用范围,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具体疾病的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靶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