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在中医理论中属于“心系病证”范畴,是由于心脏及其相关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根据《中医内科学》等权威教材,胸痹主要指的是以胸部闷痛、甚至放射至背部或上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1. 气滞血瘀:情绪抑郁、压力大等因素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脉气血运行,形成气滞;长期气滞又可引发血液凝滯,形成血瘀。
2. 痰浊内阻:饮食不当(如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痰湿,痰湿上犯于胸中,阻碍心脉,引起胸痹。
3. 寒凝血脉:感受外邪尤其是寒冷之气,可使血脉收引、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胸痛等症状。
4. 阴阳两虚:长期疾病消耗或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表现为阳气不足和阴液亏损,心失所养而发为胸痹。
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病机辨证施治,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温通心阳等方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还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病情,以达到更好的诊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