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艾灸哪些穴位有助于缓解盗汗?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盗汗(即睡眠中不自主出汗),中医认为多由心脾两虚、阴虚火旺等原因引起,因此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1. 神阙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中间。此穴为任脉之要穴,具有温补元气的作用,对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盗汗有较好的疗效。
2.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此穴属胃经,能健脾和胃、调气血,适用于各种虚证导致的出汗异常。
3. 太溪穴: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属于肾经,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合于因肝肾不足而出现盗汗的情况。
4.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此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的交汇点,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对于女性更年期出现的潮热盗汗尤为有效。
5. 心俞穴: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养心安神、固表止汗,适用于因心脾两虚所致的盗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并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烫伤皮肤。同时,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者伴有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980起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