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1. 【问题】老师,苦能清泄的药物是大黄还是栀子?
2. 【问题】老师,透达膜原属于消法?还是和法?
3. 【问题】老师,与君药在治疗过程中起相成作用,但是药性与君药相反的是佐药?还是使药?
具体解答:
1. 【问题】老师,苦能清泄的药物是大黄还是栀子?
苦能清泄的药物有黄连、栀子。
五味  | 作用  | 举例  | 注意事项  | 
酸  | 能收、能涩  | 收敛固涩: (1)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 (2)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 (3)治久咳的乌梅 (4)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 生津、安蛔;木瓜、乌梅  | 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 
苦  | 能泄、能燥、能坚  | 能泄  | 通泄:大黄  | 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 
降泄:苦杏仁、代赭石  | 
清泄:黄连、栀子  | 
能燥: 治寒湿的苍术、厚朴 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  | 
能坚  | 坚阴:黄柏、知母  | 
坚厚肠胃: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  | 
甘  | 能缓、能补、能和  | 能补:治虚证的黄芪、熟地、核桃仁、枸杞子  | 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 
能和:治挛急作痛、调和药性的怡糖、甘草  | 
解药、食毒:如甘草、蜂蜜  | 
辛  | 能散、能行  | 治表证的荆芥、薄荷 治气滞的香附 治血瘀的川芎  | 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 
咸  | 能软、能下  | 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 治癥瘕的鳖甲 治热结便秘的芒硝  | 能泻下通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 
涩  | 能收、能敛  | 治滑脱诸证的龙骨 治久痢脱肛的赤石脂 治崩漏带下的海螵蛸  | 能敛邪,邪气未尽者慎用  | 
淡  | 能渗、能利  | 治水肿、小便不利的猪苓、茯苓  | 伤津液,故阴虚津亏者慎用  | 
[医学教育网原创] 
2. 【问题】老师,透达膜原属于消法?还是和法?
透达膜原属于和法。
常用治法(八法)  | 举例  | 
汗法  | 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  | 
吐法  | 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  | 
下法  |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 
和法  | 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  | 
温法  |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 
清法  |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气血两清、清热解毒、清脏腑热  | 
消法  | 消导食积、消痞化癥、消痰祛水、消疳杀虫、消疮散痈  | 
补法  | 补气、补血、补阴、补阳、阴阳并补、气血双补  | 
[医学教育网原创]
3. 【问题】老师,与君药在治疗过程中起相成作用,但是药性与君药相反的是佐药?还是使药?
应该是佐药,并且是佐药中的反佐药。
方剂组成  | 作用  | 
君药  | 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  | 
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  | 
药力居方中之首  | 
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 
臣药  | 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物  | 
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  | 
药力小于君药  | 
佐药  | 佐助药  | 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 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 
佐制药  | 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 
反佐药  |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 
使药  | 引经药  | 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  | 
调和药  | 调和诸药的作用  | 
[医学教育网原创]
医学教育网执业中药师:《答疑周刊》2020年第3期.doc(word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