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 | 生理功能 | 具体内容 |
肝 | 肝主疏泄 | 调畅情志,气机失于调畅,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如易于抑郁、善怒 |
协调脾胃升降: (1)肝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脾气升清,致脾失健运、清气下陷,见腹胀、腹泻等症,也称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脾。 (2)肝疏泄功能失常,影响胃气降浊,致胃失通降、胃气上逆,见纳呆、脘胀、暧气、呕吐、便秘等,也称肝胃不和或肝气犯胃 |
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 |
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
调畅排精行经: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可导致男子精液排泄异常,或女子月经不调 |
肝主藏血 | 贮藏血液:肝为血海,能贮存一定的血量 |
调节血量 |
防止出血:肝气充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 |
心 | 心主血脉 | 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
对血液生成有一定作用 |
心主神明 | 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
脾 | 脾主运化 | 运化水谷精微,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生痰之器” |
运化水液:脾失健运,或津液生成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等 |
脾主统血 | 统摄、控制血液,使其正常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 脾失健运,统摄作用减退,称为“脾不统血”,可见各种虚性出血。 |
肺 | 主气,司呼吸 | 主呼吸之气: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交换 |
主一身之气: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相合生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心血 |
肺主宣发与肃降 | 肺主宣发: 1.肺的宣发,排出体内的浊气 2.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 3.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 |
肺主肃降: 1.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 2.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于其他脏腑,并将津液下输于肾 3.清肃呼吸道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
肺主通调水道 | 1.肺气宣发: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 2.肺气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 |
肺朝百脉,主治节 | 肺朝百脉:全身血液通过经脉聚会于肺 |
肺主治节: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津液的机能 |
肾 |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 肾主生长、发育: (1)青壮年时期,肾中精气逐步旺盛,精神饱满,筋骨劲强,肌肉强壮,牙齿坚固,头发黑亮 (2)待到老年,肾中精气逐渐衰减,人体逐渐衰老,发鬓斑白,牙齿动摇,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
肾主生殖: (1)肾藏先天之精,其携带遗传物质,促进入体胚胎发育,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 (2)肾精能化生“天癸”。所谓“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不断充盈,所产生的具有促进入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作用的精微物质 |
肾中阴阳为各脏腑阴阳之根本 |
肾主水 | 主宰全身水液代谢:肾气对参与津液代谢的其他脏腑如肺、脾、肝、三焦等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
生成尿液:肾之阳气的蒸腾气化,使水液中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清者形成津液,重新布散周身。浊者形成尿液,注于膀胱而为尿 |
肾主纳气 | 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