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索引:
1.【问题】老师,中药药学服务是否包含临床会诊的内容?
2.【问题】老师,开创了中医学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著作是什么?
3.【问题】老师,脘腹胀满,可辨证为肝胃不和,根据五行学说,宜采用的治法是什么?
具体解答:
1.【问题】老师,中药药学服务是否包含临床会诊的内容?
中药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运用中医药专业知识提供的与用药相关、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以促进合理用药治疗为核心的相关服务。
中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包含与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因此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除传统的中药处方调剂工作以外,还包括中药处方点评、用药咨询、中药医嘱审核、参与临床查房、开展药学查房、开展药学监护、 参与临床会诊、患者用药教育、健康宣教、个体化药学服务及用药安全性检测等多个环节。
[医学教育网原创]
2.【问题】老师,开创了中医学内伤杂病辨证论治体系的医学著作是什么?
《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金匮》。《金匮要略方论》全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常用古文献典籍
(1)主要医学典籍
典籍名称 | 记忆要点 |
《黄帝内经》 | 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分为《素问》和《灵枢》 《素问》是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创建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各种医学理论,确立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施治原则 《灵枢》侧重于经络理论和针刺方法,是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汉代以前中医学理论、经络学说和针刺技术的经典著作,为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又有《针经》之称 |
《伤寒论》 | 张机撰著,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提示了外感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被称为“众方之祖”,配伍严谨,包含汗、吐、下、和、温、清等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金匮要略方论》 | 对疾病的病因、病机、预后、诊断、预防、治疗作原则性的指示,具有纲领性意义;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
《巢氏诸病源候论》 | 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
《温疫论》 | 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
(2)主要本草典籍
典籍名称 | 记忆要点 |
《神农本草经》 | 最早的本草学专著;药物三品分类法。载药365种。上品120种;中品120种;下品125种 |
《本草经集注》 | 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
《本草纲目》 | 分作16部,载药1892种,附有药物图谱1109幅 |
(3)主要方书典籍
典籍名称 | 记忆要点 |
《肘后备急方》 | 属急症手册性质 |
《备急千金要方》 | 序例中著有“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两篇专论 提出犀牛地黄汤、独活寄生汤等名方 载有《大医精诚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医德的专书 |
《千金翼方》 | 唐朝孙思邈撰著,是《千金要方》的续编 |
《外台秘要》 | 继《千金方》后又一部综合性医学巨著,收集许多民间单方验方 |
《太平圣惠方》 | 宋朝王怀隐等编修而成,因证设方,药随方施,理法方药兼收并蓄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宋代官府颁行,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
《普济方》 | 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
(4)主要炮制典籍
典籍名称 | 记忆要点 |
《雷公炮炙论》 | 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教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前人炮制技术和经验,初步奠定了炮制学基础 |
《炮炙大法》 | 明•万历吋著名医药学家缪希雍的炮制专书。全书按药物类别分为水、 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 兽、禽、虫鱼等14部,共439种中药 |
《修事指南》 | 清代张仲岩所著,收录药物232种,为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
[医学教育网原创]
3.【问题】老师,脘腹胀满,可辨证为肝胃不和,根据五行学说,宜采用的治法是什么?
脘腹胀满,可辨证为肝胃不和,根据五行学说,宜采用的治法是抑木扶土法。
临床在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时,五行相生相克规律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相生规律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包括补母或泻子两个方面,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 | 适用病证 | 临床表现 |
滋水涵木法 | 肾阴亏虚,而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之“水不涵木”证 | 头目眩晕,眼目干涩,颧红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
金水相生法 | 肺肾阴虚证 | 咳嗽气逆,干咳少痰或咳血,音哑,潮热盗汗,腰膝酸软,遗精,体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
培土生金法 | 肺脾气虚证 | 久咳,痰多清稀,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四肢无力,舌淡脉弱 |
益火补土法 | 脾肾阳虚证 | 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腹泻,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无力等症 |
(2)相克规律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基本治则,包括抑强,或扶弱两个方面,即泻其乘侮之太过,补其乘侮之不及。
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 适用病证 | 临床表现 |
抑木扶土法 | 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 | —— |
培土制水法 | 脾虚不运,水湿泛溢而致水肿胀满的证候 | —— |
佐金平木法 | 肺阴不足,肝火上逆犯肺之证 | —— |
泻南补北法 | 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 —— |
[医学教育网原创]
点击下载Word版:医学教育网执业中药师《答疑周刊》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