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想高效的进行执业药师备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执业药师备考知识点“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中药学综合知识”,详细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一、白细胞计数(WBC)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一)简述
    参考范围:2009A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
    (3)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
    (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0——7.0)×109/L (50%——7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02——0.5)×109/L (1%——5%)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0.1×109/L (0%——1%)
    淋巴细胞绝对值 (0.8——4.0)×109/L (20%——40%)
    单核细胞绝对值 (0.12——0.8)×109/L (3%——8%)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
    1.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
    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2)出血和其他疾病
    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减少
    (1)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过敏性休克等;
    (2)中毒或损伤 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用药 抗肿瘤药、苯二氮?类镇静药、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精神病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1.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等。
    (2)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3)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减少
    (1)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用药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
    1.增多
    (1)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2.减少
    (1)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用药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
    【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1.增多
    (1)传染病 (2)血液病
    (3)其他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时。
    2.淋巴细胞减少
    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接触放射线等。此外,各种原因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时,淋巴细胞也可相对减少。
    【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
    (1)传染病或寄生虫病
    如结核、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疟疾、黑热病。
    (2)血液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3)其他疾病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三、红细胞计数(RBC)
    (一)简述
    红细胞计数是诊断贫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四、血红蛋白(Hb)
    (一)简述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
    参考范围: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80——190g/L
    (二)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五、血小板计数(PLT)
    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
    (三)参考范围
    (100——300)×109/L
    主要作用有
    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
    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
    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
    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关于“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中药学综合知识”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尽在医学教育网!
    相关推荐:
    2020年的“315”来了!执业药师挂证还是重点吗?
    【官方总结】2020年全国执业药师考试报名必看项!
    告知承诺制是什么?执业药师报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是什么?
    【汇总】抓紧考点!执业药师考试各科|各章节所占分值整理!
    【干货|收藏】执业药师《中药二》常用中药名释义+横向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