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中药综考点: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有关执业药师复习,以下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中药综考点: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体相关内容,请考生查看!

小保4


1、确定治疗原则

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而偏胜偏衰和互损又是其基本表现形式,因而在把握阴阳失调状况的基础上,用药物、针灸等方法调整其偏盛偏衰和互损,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

1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分而言之,阳偏盛而导致的实热证,用“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阴偏盛而导致的寒实证,用“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若在阳盛或阴盛的同时,由于“阳胜则阴病”或“阴胜则阳病”而出现阴虚或阳虚时,则又当兼顾其不足,于“实者泻之”之中配以滋阴或助阳之品。

2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出现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治疗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阳偏衰产生的是“阳虚则寒”的虚寒证,治疗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即用扶阳抑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

3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故应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阴中求阳,对阳损及阴导致的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阳为主,兼以补阴;阳中求阴,对阴损及阳导致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当补阴为主,兼以补阳。如此则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2、归纳药物的性能

阴阳学说用于疾病的治疗,不仅用于确定治疗原则,而且也用来概括药物的性能,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根据。治疗疾病,不但要有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药物的性能。根据确定的治疗原则,选用适宜药物,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的性能,一般的说,主要靠它的气、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皆可以用阴阳来归纳说明。药性即寒、热、温、凉,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温热属阳温次于热。具有减轻或消除热证作用的中药,一般具有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栀子等。反之,具有减轻或消除寒证作用的中药,一般具有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之类。

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一般说来,属于寒性或凉性的药物,如黄芩、栀子等,能清热泻火,减轻或消除机体的热象,热证多用之;属于热性或温性的药物,如附子、干姜之类,能散寒温里,减轻或消除机体的寒象,寒证多用之。

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有些药物具有淡味或涩味,故实际上不止五味,但习惯上仍称为“五味”。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与缓急,淡味有渗泄作用,酸味能收敛,苦味能降能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故辛、甘、淡味属阳,酸、苦、咸味属阴。

临床用药过程中,一般都依据病证的性质将药物的气与味综合考虑以处方。每味药都具有气与味两个方面的特性,配方时主要根据病证的性质来决定是主用其气还是味,还是气味皆用。

如苦味药一般有降下等作用,若与温性相配,能降气化痰,痰饮等阴性病多用之;若与寒性相合,能清热泻下,实热等阳证多用之。

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大抵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综考点:阴阳学说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参考,预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

相关推荐:

【考点设置情况】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各地考点汇总!

2020执业药师《法规》重点章节:药品经营管理知识汇总

【新增考点】2020年执业药师《中药综》新考点汇总!

干货!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各题型作答技巧|各科各章节重点!

【全总结】《中药二》重点知识:21种单味中药!(适合收藏)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