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胆腑湿热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胆腑湿热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病理状态,主要是由于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热内生,进而影响到肝胆的功能所引起的。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右胁疼痛:患者会感到右侧肋骨下方有明显的胀痛或者隐痛,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
2. 恶心呕吐:由于湿热上扰清窍或中焦受阻,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 黄疸:表现为皮肤、眼睛白睛发黄(黄染),尿色深黄如浓茶水样。这是因为湿热蕴结于肝胆,导致胆汁排泄不畅所致。
4. 小便短赤:小便量少且颜色偏红或暗黄,有时伴有灼热感。
5. 大便秘结:大便干硬难解,次数减少。
6. 口苦口粘:口中常有苦味或者黏腻不适的感觉。
7. 食欲不振:对食物没有兴趣,甚至出现厌食现象。
8. 舌象变化:舌质红,苔黄腻或厚腻。
9. 脉象滑数:脉搏频率较快且有力,呈滑数之态。

如果怀疑自己有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在中医中,针对胆腑湿热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清利湿热、疏肝利胆等,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确定。同时,也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西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课程

4280

查看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