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或细胞产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这些组织或细胞损伤的一类疾病。在临床上,诊断自身免疫病时,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测来寻找特定的标志物或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1. 自身抗体:这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的疾病会有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出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核抗体、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类风湿因子等。
2. 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可提示体内存在慢性或急性炎症过程,但这些指标并不具有特异性,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3. 血常规:观察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某些自身免疫病可能会引起血液系统的异常改变。
4. 电解质与肝肾功能检测: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器官的功能,如肾脏受累时可表现为尿蛋白增多和/或肌酐升高等指标变化;肝脏受损则可能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升高现象。
5. 其他特异性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还需要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水平检测、HLA分型等更为专业的项目来辅助诊断。
总之,在疑似自身免疫病患者中,医生会依据其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并结合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检结果来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