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气逆常用的穴位包括:
1.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处在两条肌腱之间。此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胸闷、心悸、呕吐等症状。
2. 足三里:在小腿的外侧,当膝盖骨下缘凹陷处向下四指宽的位置。足三里是强壮身体的重要穴位,对于气逆引起的胃痛、腹胀等有良好效果。
3.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上4寸。适用于治疗胃炎、消化不良、反酸等症状,对调节脾胃功能有重要作用。
4. 太冲穴:位于足部大脚趾与第二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寸处。此穴位可以疏肝解郁,对于因情绪波动导致的气逆尤为有效。
5. 合谷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侧端凹陷中。合谷穴具有广泛的调理作用,能够缓解头痛、牙痛及上呼吸道疾病等与气机失调有关的症状。
以上穴位通过针灸或按摩等方式刺激,可以起到调和气血、降逆止呕的效果,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疗效。但具体使用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