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在中医学中没有直接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可以归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滞血瘀: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由于情志不遂、寒邪侵袭等因素导致气机郁滞,进而影响血液运行,形成血瘀。血瘀阻于心脉,则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2. 痰浊内生:饮食不当或体质因素可使脾胃功能失调,产生痰湿;痰湿上逆至胸部,与气滞相搏结而成痰浊闭阻心脏之症候群。
3. 阳虚寒凝:心阳不足时,温煦作用减弱,容易导致寒邪侵犯而致血脉收引、凝涩不通。尤其在冬季或遇冷情况下更为明显。
4. 气阴两虚:长期劳累过度、情志抑郁等可耗伤人体正气,造成气血双亏。当心气虚弱时,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同时心阴亏损,则失去濡养作用,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心脏功能下降。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的中医病机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痰浊内生、阳虚寒凝以及气阴两虚等多方面的病理变化。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