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对于蛇咬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医主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来辨别蛇毒的性质及患者的症状。具体来说:
1. 望诊:观察伤口局部的变化,如红肿热痛的程度,有无水泡、坏死等现象,以及全身皮肤黏膜的颜色变化。
2. 闻诊:注意患者是否有异常气味,比如腥臭味可能提示感染。
3. 问诊:询问患者被咬时的情况,包括蛇的种类(如果能识别的话)、咬伤的时间、地点及经过;同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疼痛性质(刺痛、胀痛等)及其发展过程。
4. 切诊:通过脉象来判断病情轻重和体内正邪力量对比。例如,浮数之脉可能表示风热上攻或表证明显;沉迟之脉则说明寒湿内盛或者气血运行不畅。
根据上述四诊所得信息,中医将蛇咬伤大致分为两大类:风火毒与血瘀毒。
- 风火毒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剧烈、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症状。此类患者多因被含有神经毒素的蛇所咬。
- 血瘀毒则以局部暗紫色或青黑色、麻木感重、全身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被含血液凝固抑制剂的蛇类攻击。
中医治疗时会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方药进行内服外用,并结合西医的清创消毒、抗毒素注射等手段共同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