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将发热分为多种类型。通常情况下,发热可以根据持续时间、热度高低以及热型等进行分类。
1. 按照持续时间分:
- 急性发热:病程少于两周的发热。
- 长期低热或慢性发热:发热持续超过两周且体温不超过38℃的情况称为长期低热;如果发热时间更长,可能被称为慢性发热。
2. 按热度高低分:
- 低热:体温在37.5℃至38℃之间。
- 中度热:体温在38.1℃至39℃之间。
- 高热:体温超过39.1℃。
3. 根据发热的规律性,可以将发热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持续型(持续高烧):体温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 间歇型(间歇热):体温在正常与升高之间周期性地交替出现。
- 弛张型(弛张热或回归热):体温高于正常范围但不固定,一天内可有较大变化。
- 回归热:发热数天后恢复正常几天再复发。
4. 特殊类型的发热:
- 输入性发热:由于输血、注射药物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暂性发热反应。
- 吸收热:组织损伤或坏死后分解产物被吸收导致的体温升高,如手术后、创伤后的发热现象。
以上是西医中常见的发热类型分类方法。了解这些基本信息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在实际应用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