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在中医中的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负责将水谷精微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输布至全身。若脾功能失调,则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形成体内湿气过重,进而引发水肿。
2. 肾阳不足:肾为先天之本,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同时参与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当肾阳虚弱时,不能正常蒸发水分,使水液停留于身体各部位而产生浮肿现象。
3. 心肺气虚:心主血脉、肺司呼吸,两者共同维持血液循环与气体交换过程中的液体平衡。若心脏或肺部功能下降,则可能引起血液回流不畅和淋巴循环受阻,导致局部或者全身性水肿。
4. 肝郁脾虚:情绪波动大、长期抑郁等可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到脾胃的功能,造成水湿内停而出现下肢浮肿等症状。
5. 风水相搏:外感风邪或寒湿之气侵袭人体,与体内已有的水分相结合,在经络中运行不畅,也会导致局部甚至全身的水肿。
以上这些因素单独或者相互作用均可成为中医理论中引起水肿的原因。在临床诊断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