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紊乱是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一种表现,主要涉及血液pH值的变化。根据血浆中的[H ]浓度(即pH值)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水平变化,可以将酸碱平衡紊乱分为四大类: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
1.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内非挥发性的酸产生过多或排泄障碍导致H 增加而引起的pH下降。常见原因包括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在代谢性酸中毒中,血浆[H ]浓度升高,同时伴有HCO3-的减少。
2. 代谢性碱中毒:这是由于体内碱丢失过少或酸丢失过多引起的一种状况,表现为血液pH值上升和HCO3-水平增高。常见原因有剧烈呕吐、长期使用利尿剂等导致胃液或钾离子大量丧失的情况。
3. 呼吸性酸中毒:当肺部无法有效排出二氧化碳时发生,这会导致血中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并促使血液pH值下降。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情况。
4. 呼吸性碱中毒:与呼吸性酸中毒相反,它是因为过度通气导致过多的CO2被排出体外,从而引起PaCO2降低和血浆[H ]浓度下降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情绪紧张、高热等情况下。
每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都有其特定的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在实际诊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检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来综合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除了使用西医药物调节外,还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辅助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