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中医中没有明确对应的疾病名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以归属于“紫斑”、“衄血”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脾虚不统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若脾气虚弱,则不能固摄血液,导致血溢脉外而出现出血症状。
2. 阴虚火旺:阴液亏损,虚火上炎,迫血妄行,可引起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紫斑等症状。
3. 热入营血:热邪侵袭人体后直中营分或血分,使血液受热而凝滞不畅,形成瘀血,从而导致出血现象。
4. 气滞血瘀:情绪抑郁等因素可致气机郁结,进而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血行不畅、瘀阻脉络的情况发生。
5. 血热迫血妄行:外界邪毒侵犯人体或者体内蕴积湿热等均可化火伤及血脉,使血液变得异常活跃而易于溢出血管之外。
综上所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涉及脾虚、阴虚、热入营血、气滞血瘀以及血热等多种病机变化。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状态、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