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口服小剂量的放射性碘(如I-131),可以评估甲状腺对碘的摄取能力。这项检查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的功能状态,比如区分甲亢、甲减或正常。
2. 甲状腺显像:使用放射性核素(通常也是I-131或者Tc-99m)进行甲状腺扫描,能够显示甲状腺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有无结节等。对于发现的异常结节,还可以进一步判断其是否为“热结节”、“温结节”或“冷结节”,对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3. 甲亢治疗:放射性碘(I-131)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被甲状腺组织特异性摄取并释放β射线,破坏部分甲状腺细胞,达到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的目的。
4. 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常采用I-131清除残余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和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灶。此外,通过定期进行全身扫描(WBS),可以监测疾病复发或远处转移情况。
5. 甲状腺炎诊断与鉴别:放射性核素检查也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类型的甲状腺炎症,如亚急性甲状腺炎等,并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相区分。
总之,放射性核素技术在甲状腺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此类方法时必须严格遵循适应症和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