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多巴胺的作用、应用,希望对2020年中西医助理医师考生有所帮助。
多巴胺药理作用
为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在体内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前体物,存在于外周交感神经、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中枢神经递质之一,但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主要表现为外周作用。具有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的作用,但对β2受体作用较弱;同时也作用于肾脏和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的多巴胺受体,为较理想的抗休克药物,其末梢作用较复杂。小剂量静脉滴注时,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肾血管舒张,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功能改善,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等剂量静脉滴注时,可兴奋肾上腺素α、β受体及多巴胺受体,使心脏兴奋,心肌收缩力与心排血量增加,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而肾和肠系膜血管、冠状动脉扩张,血流量增加,但心率和血压变化不明显。大剂量时兴奋α受体而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其增高动脉压的作用优于异丙肾上腺上腺上腺素,增加心排血量方面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尿量方面则优于异丙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皮下或肌内给药可发挥缩血管作用。
多巴胺药代动力学
口服无效。静脉滴注时在肝、肾及血浆中单胺氧化化酶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迅速降解为无活性化合物,作用时间短暂。约25%剂量可在肾上腺素神经末梢代谢为去甲肾上腺上腺上腺素,但大部分转化为多巴胺相关性代谢物,经肾脏排泄。半衰期为1~2min。
多巴胺适应症
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包括中毒性休克丶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中枢性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较低并且已补足血容量的病人更有意义。DARPP-32基因有三种变体:TT TC CC,这些变体决定大脑中多巴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