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一系列辅助检查。具体来说:
1. 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包括疼痛的位置、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此外,还会有针对性地了解患者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情况、家族心血管疾病史等。
2. 体格检查: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杂音或异常心律,观察有无水肿等情况来评估心脏状况。
3. 实验室检查:
- 血脂检测:了解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
- 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如心肌酶谱(CK-MB)、肌钙蛋白T/I等,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心肌损伤评估。
4. 影像学检查:
- 心电图(ECG/EKG):是初步筛查工具,可以发现ST段改变、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 动态心电图或Holter监测:记录24小时内心脏活动情况,捕捉短暂出现的心律失常或缺血事件。
- 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状态,观察室壁运动是否协调。
- 冠状动脉造影(CAG):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能够直观显示冠脉狭窄程度及分布。
5. 其他检查:
-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评估静息或负荷状态下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非侵入性地观察冠脉内膜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状况。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是否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进一步明确病变的程度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