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性大量失血:这是最常见的输血指征,如外科手术、创伤、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导致的急性血容量减少。输血可以迅速补充血液量,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
2. 贫血:对于慢性贫血患者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通过输注红细胞悬液提高携氧能力,改善症状。
3. 凝血功能障碍:对于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者凝血机制异常的病人,可以通过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物或特定的凝血因子制品来纠正。
4. 免疫缺陷性疾病:某些免疫系统疾病需要通过输注免疫球蛋白来进行治疗。
5. 血小板减少症:当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以预防出血风险。
6. 骨髓移植和化疗后的支持治疗:这些情况下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常需依靠输血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类型。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