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心电图改变包括:
1. 低电压:由于心脏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导致心肌细胞功能下降,可能会出现QRS波群电压降低的现象。
2. 右心室肥大:表现为V1导联R/S≥1或aVR导联R/q或R/S≥1;有时可伴有肺型P波(即PⅡ、PⅢ、PaVF高尖),提示右房扩大。这些变化反映了长期的肺动脉高压对心脏的影响,特别是右心室为了克服增高的后负荷而发生代偿性肥厚。
3. 心电轴右偏:由于慢性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及右心室负荷加重,使得QRS波群主波在I导联中向下,在aVF或Ⅱ、Ⅲ导联中向上,造成心电轴向右侧偏移。
4. 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和T波倒置等非特异性变化。这类改变可能是由于缺血、缺氧等原因导致的心肌复极异常所致。
5. 阵发性房颤或室上速:部分患者可能并发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颤或者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这与慢性肺心病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慢性肺心病患者都会表现出上述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具体表现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