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脑梗死的认识主要基于其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从病因、病机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中医理论,脑梗死的主要病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气血两虚:长期劳累过度或体质虚弱导致气血不足,不能滋养脑髓,进而引发脑部功能障碍。
2. 痰浊内阻: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甜腻之品容易产生痰湿,痰湿上扰清窍(即头部),阻碍经络畅通,影响脑部血液循环。
3. 血瘀阻络:情绪抑郁、压力大等因素可致肝气郁结,进而引起血行不畅形成血瘀;或者由于外伤等原因直接造成局部血脉受损而产生血瘀。血瘀是导致脑梗塞的重要因素之一。
4. 肝肾阴虚: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疾病消耗,人体肝肾之阴渐亏,不能上承以濡养头目,加之阳亢则易生风动火,扰动清窍。
5. 阳明火热:过食辛辣厚味、饮酒无度等可致胃腑积热,热邪循经上攻头部,引发脑部病变。
6. 外感六淫:如感受寒湿之邪,亦能引起气血凝滞,诱发或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在中医看来,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