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脑底部或大脑表面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急症。其常见病因包括:
1. 颅内动脉瘤破裂: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病例的70%-80%。动脉瘤是血管壁局部异常扩张形成的囊状结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导致破裂出血。
2. 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AVM)、海绵状血管瘤等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的脑血管发育不良病变,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3. 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症: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内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坏死,最终导致管壁薄弱处形成微小动脉瘤并可能破裂出血。
4. 血液病和凝血功能障碍: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以及使用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都可能导致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5. 感染因素:某些颅内感染性疾病,例如细菌性或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也可能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
6. 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肿瘤侵犯血管、外伤导致的直接损伤等。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寻找具体病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