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医中,不寐(即失眠)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生物节律紊乱:人体有一个内在的生物钟,它调节着睡眠-觉醒周期。当这个生物钟受到干扰时,如因跨时区旅行、夜班工作等因素导致昼夜节律失调,就可能引起失眠。
2. 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大脑中负责情绪调控和睡眠控制的部分出现异常活动,比如前额叶皮层过度活跃或海马体功能受损等,都可能导致难以入睡或者睡眠质量下降。
3. 内分泌因素: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人的睡眠状态。例如,甲状腺素过多可引起心悸、焦虑等症状,从而干扰正常睡眠;而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水平过高同样会使人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不易入眠。
4. 心理社会因素:长期的压力、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情绪反应模式,还会改变大脑内的化学物质平衡,进而干扰睡眠过程。
5. 药物副作用与疾病相关性: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高血压药等)可能会作为其副作用之一引起或加重失眠症状;同时,多种慢性病状态(如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也常常伴随有睡眠障碍的表现。
综上所述,西医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