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不遂,即情绪调节失常,在中医学中认为可以影响人体多个脏腑的功能。根据《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理论,主要会影响肝、心两脏以及脾的正常功能。
1. 肝主疏泄,负责调畅气机和情志活动。当人的情绪受到压抑或过度激动时,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表现为胸闷、胁痛等症状。长期的情志不遂还可能导致肝血不足或者肝火上炎等问题。
2. 心藏神,主管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情绪波动过大可引起心神不安,出现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情况。严重者可能会发展成心悸怔忡甚至狂躁症等病症。
3. 脾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以滋养全身。情志异常通过影响肝的功能间接波及到脾的运作,造成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此外,情志变化还可能波及其他脏腑如肺和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上述三个脏器上。因此,在治疗因情绪问题引起的身体不适时,中医会注重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并针对受损的具体脏腑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