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对应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可以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情志失调: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如忧思过度、恼怒)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上扰头目,引起血压升高。
2. 饮食失节:过量食用肥甘厚味食物或饮酒无度,容易损伤脾胃功能,造成痰湿内生。这些病理产物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亦可引发高血压。
3. 肾精亏损:随着年龄增长或者先天不足、后天调养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肾阴虚损,不能制约心火,导致阴阳失衡而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
4. 劳逸不均: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均可伤及人体正气,使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对心脏和肾脏的影响较大,从而诱发高血压。
5. 先天因素与遗传倾向:中医认为体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容易患病。部分人群可能因家族遗传而具有较高的患高血压风险。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失常及相互间的协调关系紊乱。因此,在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调理。